第二十七章 百年字号(2 / 3)
先在那‘武太当’遭人轻视,后来这‘荣贵当’再受其羞辱。本不愿再去别家尝试但想到那客栈掌柜、小二的嘴脸,又只能压抑住自己去试试,没行几步他便来到了文定他们那间的铺子。
经过一端时期的磨合,不论是新伙计还是老帮手都已适应了这新的工作,而分店的运作也开始上了点正轨,铺子里客人多了许多,伙计们却没有刚开始那样慌乱,大家都是有条不紊的各师其职。文定此时换下周贵的岗在柜台上验物放银,这新铺子与以前总店因为地域上的差异,所以接收的抵押品也有不同。以前总店除了慕名而来的人物外,大都是些小物件,有机会接触到的贵重物品不多,而这里五花八门的东西什么都有,连文定有时也偶感吃力。本就没什么经验的周贵更是一接到好东西就叫人请文定,来回个几次文定未免客人对这百年的字号产生怀疑,只好亲自上场让他在一旁画票登记也跟着学,时不时还要讲解仔细点。还好周贵知道自己这个三掌柜要想干下去,就必须掌握这些知识,几日下来连听带闲时恶补也真的记住了许多的东西。
交付一张当票与银两后,周贵拉着文定轻声问道:“二掌柜,我有一件事不弄不懂,还请您能给我解说解说。”文定暂时没接下一位对他说道:“什么事,说吧。”周贵拿着刚签下的收据问道:“刚才那人是个米商,他干嘛要把几船米押到咱们这里呀,他不做买卖了。”文定笑了笑说道:“你是问这件事,是这样现在刚入春百姓手里大都还有盈余的粮米,所以他此时卖出去就没什么赢,所以他过些日子来赎呀。”周贵依旧不解的问道:“那他也不用全押在咱们这呀,这等他来赎的时候不是要付三分利钱吗?”文定继续解释道:“你看到的是他将米押在我们这要付利钱,可是你没想到他拿到我们给他的那笔当银,他可以再下去收粮,那到了粮食涨的时候他一份本钱卖的可就是两份的粮食,他赢利可大大超越了这三分的利钱了。”周贵用手拍了拍脑袋,喃喃的说道:“嚯,他们可真聪明呀,用我们的钱赚大钱,这不是借鸡下蛋吗?”文定听闻他的回答,知道自己的一番话周贵已经开始摸到些门道,适时的肯定他的说道:“也可以是这么说,不过他们做生意凭的是自己的判断,以及时机的把握,许多时候还要承担风险。而我们做押行放钱债,则是凭借着东家的实力,以及铺子的信誉。”
周贵点点头道:“是呀,东家时常提醒我们信誉的重要。”一个伙计需要的只是尽力做好本分的工作,要听从掌柜们的命令,可是做为一个掌柜便不能仅仅只是听命行事,还要明白事情的原由,好去处理。别看周贵年岁比文定大,呆在铺子里的时间也要较文定长,但这些原来不曾涉及的知识还是需要文定来点拨。看着他确实认真的接受自己所说的事理,文定不禁想到自己以前刚当上三掌柜的时候,东家与朝奉便是经常这样传授自己。听东家说这‘源生当’之所以能够百年不衰而且越来越好,就是因为这铺子的历代东家都遵从一条家训,不从外面挖人来铺子里主事,而是随时在铺子注重发现培养人材,就连如今的朝奉刘老也是从小伙计一步一步的提拔起来的。正是因为历代前辈不藏私,不留一手才会使百年字号代代相传,在铺子原来百年的过程中有过许多的竞争对手,有的甚至比当时的‘源生当’强盛许多,可都是因为没有如此的家训而没落,或许某个时期会有出众的个人而风光无限,但没有延续也只能是流星滑过。只有‘源生当’能够屹立不倒,而且经过这些年的累积能不断的攀升已隐为荆楚第一。
章家这家族的奋斗史让文定深深折服,不仅仅是此时的成就,而更多的是在低谷的时候他们不是自暴自弃,而是能隐忍下来,平稳的延续下去让这前人的辛勤,通过他们的手传至下一代,期盼这家族文化在子孙的手里重现辉煌。这些让文定深深感动,隐隐的感觉到与华夏民族的延续很是相似,在汉族的历史上许多的蛮夷都曾比我们强盛过,可是在他们一代人或两代人的成就下,我们能隐忍下来期待着他日重现正统。匈奴、突厥、胡人、契丹、女真、蒙古等等早已回复他们茹毛饮血的蛮夷生活,惟有我汉人笑傲寰宇;那些铁马利刃早已灰飞湮灭,惟有几千年的汉字能再逢新春。
文定拍了拍周贵让他回到自己的位子,而文定自己则在一旁坐镇,看着他象模象样的处理了两笔交易,便步入里间放任他自己单独应对。
周贵将手中的当票与银两交与台下的客人,说道:“您请收好,多谢光顾。”把客人典当的物件交与伙计存库,周贵擦擦头上的汗珠,心里琢磨着原来当掌柜并不是以前想的那么难,只要多听多看不轻率的下决定,就不会那么容易出错。想想自己头两天手忙脚乱的,惹的那些伙计们笑话便有些脸红。他轻喊道:“下一位。”正在将刚才的买卖做帐的周贵,头还没抬起来,便有一直筒的物件塞在自己面前,他愣了一会才看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