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饮尽桃园一杯酒,矢志平定乱世秋(二)(1 / 2)

加入书签

卢植字子干,涿郡涿人也,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不好词赋,能饮酒一石。

——《后汉书》卷六十四

—————————————————————————————————

涿郡城中,夜幕如墨。

太守刘焉府邸的书房内,烛火摇曳。

刘备恭敬地立于下方,刘焉端坐主位,大半张脸掩藏在阴暗中,忽隐忽现,那双阴鸷的眼神中,透着审视。

沉默,已经持续了许久。

久到,始终肃立的刘备,早已两腿发软,额头出汗。

但是,即便汗水已经打湿了两鬓,刘备也不敢抬手擦拭。。

因为,刘焉的目光,仍在他的身上。

“玄德呐,如今这天下乱象丛生,贼寇蜂起,你我,皆为汉室宗亲,自当为朝廷效犬马之力,不知,你对此有何见解?”

终于,刘焉打破了沉默。

语气看似随意,实则,大有深意。

刘备不假思索,微微一躬身,便言辞恳切,说起了早就打好的腹稿。

“叔父所言极是!侄儿虽不才,愿凭一腔热血,为汉室扫除奸佞,安定社稷!如今黄巾肆虐,百姓苦不堪言,当务之急……是招募义兵,与平定乱事!”

“招募义兵……”

刘焉不置可否,似是不甚满意。

咦?

一直都在偷偷的,观察着刘焉神情的刘备,心里不免泛起了狐疑。

全郡的募兵告示,都张贴了好几天了,按理来说,自己方才的话,应该是不会有错的啊!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刘备目光闪烁,眼神四下乱瞟,希望能从这书房里,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他知道,若是自己接下来的这一句,还是不能打动刘焉的话。

那他认白日里,认下刘焉为叔父一事,终究不过是,镜中月,水中花。

嗯?

刘备眼神一凛,突然看到了刘焉书桌上,正放着一本古籍。

是……《尉缭子》?

刘备老师卢植,乃当世大儒,更是兵法大家,《尉缭子》这等兵家典籍,自然不会没有教授过弟子。

只不过,刘备不喜读书,时间全浪费在与那些官宦子弟厮混上了。

《尉缭子》全文二十九篇,他最多,也就能背出个三五篇。

真真是……

书到用时,方恨少呐!

刘备暗暗发誓,以后得空了,定要多读些书。

只不过,眼下么……

刘备决定,赌一把!

“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不得已而用之……”

其实吧,刘备也不是完全在赌运气。

《尉缭子》通篇三万四千八百余字,他偏偏就挑这几句来说,自是有他的道理!

刘备的眼神,真的很不错。

昏暗摇曳的烛火下,他却能清晰的看清,那本《尉缭子》里,正插有一张书笺!

而书笺的位置,差不多,就是第六至第十篇的位置!

第六篇,守权!

第七篇,十二陵!

第八篇,武议!

第九篇,将理!

第十篇,原官!

至于说,为何这五篇里,刘备为何又偏偏,选定了这第八篇。

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呐,别的,他不会!

刘备内心忐忑不安,但面上,硬撑着,作出了一副,智珠在握的表情。

成不成,就看这一把了!

成,平步青云!

不成……

不成的话……

管他哩!

反正,也不能再差了!

刘备除了脸皮有够厚,心态上,倒也像极了他老祖宗。

汉高祖,刘邦!

“贤侄……”

刘焉一开口,便让刘备心中大定。

在此之前,虽然刘焉名义上,认下了刘备这个族侄,但始终称呼刘备为玄德。

按说,刘焉称刘备为玄德,也没什么不对。

但刘备很清楚,他还没有入得了,刘焉的法眼。

此时,当他听闻刘焉说出贤侄两字,刘备哪里还不明白。

他,赌对了!

“贤侄果然是,名师出高徒!”

刘焉身体微微前倾,原本掩藏在阴影中的脸庞上,泛现出一丝认同感。

“叔父过奖了。”

刘备面上浮现出恰到好处的恭谦,而心里,则是飞快的,盘算了起来。

募兵告示,明明是他下的令,可为何……

不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