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战争新形态一(2 / 3)
p>
泰拉的军事科技树,真不见得比蓝星或是沃伦菲尔落后,只是这群兽人的‘武德’实在充沛得夸张,才造就了泰拉当下‘变态’的战争模式。
也难怪贺太傅对韩太尉表格中的那些军备不以为意了。
不过同样的道理,若是有一天枪械和轻型火炮的威力被大幅度强化。
如沃伦菲尔‘高斯步枪’那种级别的热兵器出现,使得盾卫那种级别的单兵护甲都变成纸一样可笑的物件之后,泰拉的战争模式,也会随之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而现在,韩太尉正是通过乌萨斯那场内战当中,德雷克部队用来轻易碾碎第四集团军的单兵火箭炮(参考上一卷三十八章中的单兵火箭),窥见了泰拉战争的未来走向。
而且,让韩太尉感到‘恐惧’的事物。
可不止是枪械和火炮这些单兵武器那么简单。
图伦要塞围攻战役之前,孔迪亚秘密往乌东边境的‘主力部队’,德雷克能那么快地掌握那支化整为零的部队的动向,并精准地掐死其中的每一支小队,靠的绝对不是巡逻队或是了望塔之类的东西。
对方肯定还有一套完整且先进的情报收集体系,能够掌握一大片战场上的实时动态。
局限于认知本身,韩太尉或许不清楚这套设备的具体形态,但结合下哥伦比亚那边公开的如‘短距侦测雷达’之类的军备,他还是能够‘脑补一二’的。
还有图伦要塞战役本身,德雷克对火炮部队的熟练运营,要塞重点防御阵地的精确捕捉和摧毁,无人机战团、机动城市战车队(特雷拉导弹车)等新颖的作战体系。
都让作为战争旁观者的韩太尉深受震动。
尤其···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孔迪亚堂堂一个集团军司令,手下死忠无数。
这种人掀起的叛乱,居然就被乌萨斯,或者说被德雷克和他的新体系、新武器给如此轻描淡写地抹消掉了···
最最重要的,孔迪亚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困守孤堡?为什么没能完成对第四集团军所有士卒的串联,导致最后他仅仅能以本部兵马起事叛乱?
皇室威压和一二集团军的换防监视?理论上说得通,但韩太尉觉得没那么简单···他总有一种预感,并非是第四集团军其他部队不愿随孔迪亚起事,而是在战争开始之前,就有人用某种手段,切断了他们与图伦要塞的一切联系···
那么问题来了,德雷克是如何将第四集团军各部,甚至图伦要塞本身,都给变成了近似于‘瞎子’的存在?单纯的斥候被拦就算了,通讯设备(即便是以泰拉的恶劣环境,只要多设中继站,还是能及时通讯的,军事建设的预算一般比民用高多了)呢?怎么也没起效?
中继站被毁?这个倒是说得通,他韩太尉之前也是这么猜想的。
可事后,他派进乌萨斯调查战争细节的探子回来,却告知了他一个惊悚的消息。
第四集团军的驻地内部,没有任何一个通讯中继站受到摧毁。
从事后乌萨斯部队接手第四集团军驻地之后,部队之间传讯、调度的度来看,这些中继站依然是能维持正常工作的。
以上种种,韩太尉越是思考,就越感到恐惧。
视角切换一下,倘若未来,是他率领大炎的军队,迎战德雷克率领的乌萨斯主力舰队,自己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就冲通讯阻塞一条,从一开始,说不定自己刚刚得到乌萨斯入侵的消息的时候,炎国前线的戍边部队就已经被成建制的歼灭了。
甚至退一万步说,炎国在乌萨斯的探子足够给力,早早察觉了乌萨斯的战争动员(物资运输等),使得大炎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提早集结了主力。
可战争开始之后,通讯阻塞依然会大幅度迟滞炎国部队的调动和支援度。
届时,乌萨斯的主力部队完全可以一步先步步先,通过一系列的机动策略来拉扯分化炎国,将炎国的小股部队逐个吞掉。
这招没辙的!
通讯被全部掐断,乌萨斯的部队一旦调动,炎国主力最快也要几个小时才能知晓其动向。
几个小时的反应时间,再算上部队开拔支援的耗时,等主力到了,怕不是只能给受袭的战友们收尸了···
更别说某些袭击中,乌萨斯根本不需要调动大股部队,届时自己只能通过友军受袭的求援通讯来知晓战况。
这种情况下,通讯阻塞就更加致命了——友军被团灭了都不知道,对战事的分析和评估只会更加艰难。
至于在战争早期,直接集合兵力,主动向乌萨斯寻求决战什么的就更扯淡了···即便是当下,或者再过分一些,拿血峰战争时的乌萨斯军团来对手。
太尉也不觉得炎国的部队有资格和乌萨斯来一场硬碰硬的野地决战。
大炎胜过乌萨斯的,从来都是综合国力,取其国家底蕴薄弱,不能长久之缺陷,才是炎国对乌萨斯的军事策略根基。
在太尉的规划中,乌萨斯若对炎国起入侵,他的策略就是分批布防,层层迟滞,不断消耗乌萨斯那匮乏的后勤资源。
待对方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