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7 章 杨卫国停职(2 / 2)

加入书签

婚时,她温柔贤淑的,怎么现在性子变得这么烈?难道是……他甩甩头,觉得不对劲,打算明天问问赵建设到底怎么回事。

    回到屋里,杨卫国洗漱完毕,抱着张立华沉沉睡去,这一天的风波总算告一段落。

    时间流转,眨眼间到了1974年。

    一年多过去,老外的订单早已顺利完成,摩托车厂和拖拉机厂也完成了扩建,他们生产的拖拉机、摩托车在市场上反响极好,陆陆续续有新的订单找上门来。

    尤其是那款八匹马力的小拖拉机,在东南亚小国颇受欢迎。

    借着这股势头,杨卫国开始和李老商量研发大功率船用发动机。

    那批从外面购入的加工设备,也顺利落到了红星轧钢厂手中。

    仿制这些设备的进展相当可观,沈老告诉他,有望在今年达成目标。

    眼下最棘手的还是钢材问题,一些合金钢材的配比始终摸不透,只能靠反复试验慢慢摸索。

    杨卫国本以为生活就此回归平淡,没成想这天出了岔子。

    革委会在一次突击盘点时,发现了一个小漏洞:当初杨卫国他们去港岛出差,带过去的设备和带回来的清单对不上,少了一辆三轮车。

    清单上既没说明是销售了,也没标注其他去向——杨卫国当年回来后直奔部里开会,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

    以他的级别,一辆车就算作为样品或按报废处理都合情合理,可实际上,那辆车被他送给了娄晓娥。

    这本是件小事,却被一直对杨卫国心存不满的革委会抓住了把柄。

    此前他们虽有意见,却因上面力保而无可奈何,这次拿到“关键证据”,当即就把状捅了上去。

    结果可想而知,杨卫国当天就被带走了。

    任凭李怀德、还有部里等人再三解释也无济于事,最后还是他补上3000元钱,才得以按“停职反省”处理。

    这已是看在他这些年贡献的份上,没把他拉去批斗。

    后续还是李怀德联合冶金工业部出面,才把事情压了下来。

    当广播里播出杨卫国停职的消息时,95号院里几家欢喜几家愁。

    中院的贾家、前院的闫家、后院的刘家,不少人暗地里偷着乐。

    杨卫国在厂里默默收拾着个人物品,既然停职了,那就先回去待着。

    李老、沈老、张老几位老专家过来送行,个个面带惋惜。

    “卫国,别往心里去,这事儿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李老拍着他的肩膀,“先在家歇阵子,厂里的事有我们盯着。”

    杨卫国笑了笑,把最后一件东西放进包里:“放心吧,我心里有数。正好趁这功夫,琢磨琢磨那钢材配比的事。”

    他背着包走出办公楼,阳光有些刺眼。这场风波来得突然,却也让他看清了不少人和事。

    只是他没想到,一辆三轮车竟会掀起这么大的浪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