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7 章 李怀德的支持(2 / 2)

加入书签

。过两天我让杨卫国副厂长去你们厂具体洽谈。”

    他一口气打了十几个电话,都是牵线搭桥的事,最后找到杨卫国:“卫国,两个事跟你说下。”

    “李哥,你直接说。”

    “第一,摩托车和拖拉机,让他们多做几台样品出来。”

    杨卫国点头:“没问题,马上安排,给我几天时间就行。”

    “时间充裕,上面还没定具体日子。”李怀德说,“第二,你提的连轧机传感器、橡胶厂轮胎、电控系统、电机这些,我都联系得差不多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份文件递过去。

    杨卫国一看,乐道:“李哥,你这功课做得够足啊。”

    李怀德笑了笑:“老弟,这些得你亲自去洽谈。他们肯定会提些条件,具体怎么换、怎么合作,你跟他们谈。需要厂里出什么,随时找我。”

    “行,李哥放心,我这就去安排。”杨卫国接过文件,心里踏实了不少——有了这些前期铺垫,接下来的事就顺理成章多了。

    李怀德笑着解释:“老弟,让你打前锋也是留个缓和的余地。我怕有些厂子狮子大开口,我直接去谈,万一谈崩了就没转圜的余地了。你去,咱们能换个方式周旋,对吧?”

    杨卫国点了点头:“李哥,我明白。明儿我就开始,一个一个去跑。”

    “行,那我先去忙了。”

    李怀德走后,杨卫国来到车间,看着手里的清单,心里透亮——所谓的“换手”“打前站”,说白了就是让他来当这个“背锅侠”。但这点事,他认了。

    他太清楚,一个企业的灵魂在于技术和产品,必须走在前列,不然迟早被市场淘汰,哪怕是国企也不例外。

    他甚至闪过一个念头:要不要提议给红星轧钢厂在南方开个分厂?但很快就否决了——国企的布局哪是他能轻易说了算的,国家自有规划。

    拿着清单和李怀德给的文件,杨卫国找到沈老、张老他们开了个碰头会,把情况简单说了说。

    张老叹了口气,看向旁边一位白发苍苍的李老:“老李,你怎么看?”

    李老苦笑一声:“我早准备好了,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

    说着,这些老工程师、老专家们都拿起纸笔,飞快地写着什么,写完后一一递给杨卫国。

    沈老也递过自己写的那张,说道:“卫国啊,没别的意思,我们都看得明白。你拿着这些去跟他们厂里洽谈,应该能顺些。李怀德给你的那些关系你也尽管接触,不冲突。有些厂子可能重叠,但你直接找纸上这些人,尤其是在技术对接上,肯定能起作用。”

    杨卫国接过这些纸,如获至宝,小心收好:“行,那我明天就开始一一打电话、登门拜访。对了,摩托车先给我整几辆出来,拖拉机也一样,车斗、耕犁、旋耕机这些配套的都得备上。”

    最后,他看向新车间的方向补充道:“我看新车间那边在准备搞小型收割机,既然都着手做这个了,那简单的磨面机、剥壳机,是不是也该琢磨琢磨?农村现在缺这些家用的小农机具,搞出来肯定有用武之地。”

    沈老他们一听,眼睛都亮了:“你这想法好!家用农机需求量大,技术门槛也相对低些,先搞出来试试水,完全可行!”

    杨卫国一拍大腿:“那就这么定了!农机这块多下点功夫,咱们一步一步来,先把样机组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