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章 送礼缓和关系(2 / 3)

加入书签

不早了,你赶紧回去吧,家里人该等急了。”

    杨卫国站起身,再次向王书记表达了歉意与感谢,这才拿起空袋子,告辞离开。

    从王书记家出来后,杨卫国骑着自行车,直奔杨厂长家。一路上,他心里既紧张又期待,不知道杨厂长会不会也收下他的道歉礼物。

    来到杨厂长家门口,杨卫国深吸一口气,敲响了门。不多时,门开了,杨厂长看到是杨卫国,微微一愣:“小杨,你怎么来了?”

    杨卫国脸上立刻堆满笑容,举起手中的袋子说道:“厂长,我来看看您。”

    杨厂长会意,侧身让他进屋:“进来坐吧。”

    两人在客厅落座,杨卫国赶忙再次诚恳道歉:“厂长,之前员工培训那事儿,我太冲动了,没跟您和书记商量就直接行动,给厂里工作带来了不便,我真是悔不当初,您大人有大量,还请原谅我这一回。”

    杨厂长看着杨卫国,表情严肃:“小杨,你这做法确实有些欠妥。厂里的各项工作都需要有序推进,你这样私自做主,容易引发混乱。”

    杨卫国嗫嚅道:“厂长,我真知道错了。这次带了点心意过来,希望您能收下,就当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杨厂长盯着袋子看了好一会儿,最终叹了口气:“唉,看你态度这么诚恳,东西我就收下了。但你要记住,以后做事一定要多考虑后果,多和领导沟通。”

    杨卫国顿时喜出望外,连忙说道:“厂长,您放心,我以后一定改。以后有任何想法,我第一时间向您和书记汇报,绝不擅自行动。”

    杨厂长点点头,神色舒缓了些:“最近厂里的安保工作做得不错,这和你的努力分不开。希望你继续保持,把保卫处的工作抓得更紧更实。”

    杨卫国忙不迭点头:“谢谢厂长肯定,我一定努力,把保卫处工作做到最好,为厂里的发展保驾护航。厂长您要是有什么要求,尽管跟我说,我一定认真落实。”

    杨厂长笑了笑:“要求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好,保障好厂区安全。好了,你回去吧,别让家里人等太久。”

    杨卫国起身告辞,离开杨厂长家。此时天色渐暗,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他心情格外轻松,两位领导收下礼物,意味着原谅了他之前的过错。

    他骑着车,哼着小曲,加快速度往大院赶去,想着家里还有杨卫斌他们留的牛肉,心里满是温暖。

    实际上,杨卫国对于此次前往轧钢厂两位领导家中拜访,那可是经过了一番绞尽脑汁的思量。

    毕竟从工作职权范畴来讲,他所负责的保卫处,处于一种特殊的管理架构之下——由公安部与冶金工业部双重管辖,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又要接受公安方面与厂里的双重领导。

    如此特殊的架构,似乎给了他一种“底气”,仿佛不必对厂里领导的意见亦步亦趋,就算之前因为擅自行动得罪了他们,好像也不是什么天塌下来的大事。

    然而,老领导一番语重心长的提点,却如同一记警钟,在他心头久久回荡。老领导既然专门指出他行事的不妥之处,那就说明这里面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有着太多值得他去学习和反思的地方。

    就拿上次他满腔热忱操办的员工培训来说,最初的出发点,那可是纯粹得不能再纯粹,一心想着为厂子的长远发展添砖加瓦,期望通过提升员工技能,让整个轧钢厂的生产效率更上一层楼。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最终事情办下来,效果却差强人意,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场没有排练好的戏,显得杂乱无章、四不像。

    这一次,他毅然决然地决定主动出击,去缓和与领导之间的关系。他这么做,绝非是出于对领导权威的畏惧,也不是怀揣着什么不可告人的功利目的。

    而是在他内心深处,对老领导那句“和光同尘”有了深深的共鸣与认同。在他看来,大家同在一个厂子里讨生活,就如同在同一条船上航行的船员,只有彼此配合默契,关系融洽顺畅,这艘“大船”才能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