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亮起绿灯(2 / 3)
老板带上贾日欢找到省城医科大学学生李梅腊,问她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解决,她说没有。
她的同窗王莉正站在旁边朝她无声地一笑,冲着钟老板讲,李梅腊其实有困难,只是她不肯说。
又把目光转向李腊梅,其实你可以说。
这时,贾日欢冲着李腊梅问,有什么顾虑吗?
没有。
我们拉平了,就算生了那件事,我救了你,你也救了我。
你们若要帮助我,我不就亏欠了你们?李腊梅说出心中所想。
钟老板一听,嗬嗬笑道,哦,是这个原因。
还挺有原则的。
又望着旁边的王莉讲,你的同学行为高尚,只对人付出,不向人索取,真不错。
她可能不好意思讲出她的困难,那么就请你代替她讲一讲。
那么我也代替李腊梅同学对你的好意表示感谢。
王莉把话讲得很客气,之后就说出李腊梅面临的两大困难:一是读大学的学杂费都是借的,没有钱还,只好等到将来毕生后参加工作攒钱还;二是她娘患了神经病没有钱治。
李腊梅瞪了她一眼说,王莉,我把你说的第二点作补充说明,我娘的确有神经病,也借钱治过,可是治不好,就算有钱治,也治不好。
好说,好说。
借了多少学杂费,我钟惠民替你还。
你娘有病,总得治,不管多少钱,我都替你娘付。
说话的钟惠民腆着肚子,一副大度的样子。
不需要,钟老板,我借的学杂费不要你替我还,我娘治病也不需要你代付医疗费。
你若是真要帮助我就受我一拜。
李腊梅恳切地讲。
见你拾金不昧,品德好。
我就出于忠心专程赶到省城来找你,目的就是帮你,也是谢你。
你若说拜我,我哪里领当得起?钟惠民这么说。
李腊梅还真的向他鞠躬,他未来得及让开。
李腊梅挺直身子说,你若真要帮我,那么我就请你出资在我们老家盖一座寺庙。
给钱你不行吗?为什么要盖寺庙?盖寺庙你有什么好处?钟惠民脑子里一连蹦出几个疑问,都脱口而出。
钟老板,要是你以我娘的名义在我的老家盖一座寺庙,我娘多年所患神经病就会不药而愈,至于其中因由,就不用查究,也查究不清楚。
李腊梅很认真地讲。
盖一座寺庙有很多麻烦,需要报请地方民族宗教局同意,还要征地,并到土地、房产部门办证,不过无论多么麻烦,我都愿意干。
钟惠民很果决地讲。
钟惠民说话算话,在半年之内就以李腊梅母亲的名义在老家李家湾村的山上盖了一座庙。
他费了很多周折,开始莫说一些职能门难以通过,就连村委会干部都不同意,理由是修庙宇是封建迷信,你说不是,但是跟他们说不抻头。
钟惠民也不说了,就破费请村干部进城痛痛快快地玩耍,吃喝,之后他们就同意在村里盖庙。
走通了第一步,第二、三步,找土地部门办证等等,碰到阻力,钟惠民就对主事人施以小恩小惠,自然他们就对他的寺庙建设项目亮起了绿灯。
庙宇竣工后,李腊梅母亲的疯病还真的好了,再也不蓬头垢面地乱喊乱叫,说一些我当了潜山县县长的疯话。
世人都不清楚,她恢复成正常人,那是由于护法神看在钟惠民替她建庙做功德的份上,将她被羁押在当地城隍庙的原神放出来,回归她的身体。
这之前,李腊梅母亲之所以说出那种我当了潜山县县长的疯话,是因为潜山县的确有一个在车祸中死去的县长的鬼魂附在她身上。
那是怎么回事呢?多年前,在护城河下游沙洲上坐落着一座大庙,庙前耸立着一尊两丈多高的铜铸佛像。
据说是古代一位在西川做官的江南人,晚年回归故里,将一生所积攒的铜钱集中起来,铸一尊佛像,打算沿着水路运回老家,可是运至潜山县护城河下游,也不知什么缘故,船就走不动了。
这位江南人料想佛像有灵,许是看中了这块地方。
于是随缘的江南人,就心在河边沙洲上修建一座庙,庙前就安放着这尊高大而神圣的铜铸佛像。
千百年来,庙里香火鼎盛,只是到了民国时期战乱频仍,僧尼离散,才留下一座空庙。
当时日本人来到这里,现这尊铜铸佛像价值不菲,便想运走,可是用铁绳套住,用几辆汽车都拉拽不动,就只好放弃了。
东土国解放后不久,兴起破“四旧”
运动。
当时潜山县县长下命令把沙洲庙前的那尊巨型铜铸佛像炸掉,可是凭人力动摇不了,结果筑炸药炸毁了。
之后,不到半年,那位县长坐吉普车途经一条盘山公路,陡然翻车,车上5人,有4人幸存,只有点轻伤,唯有那位县长被甩出窗外跌入深涧而罹难。
其亡灵被拘到阴司杖刑问责,后贬为游神鬼,不得生,到处游荡。
偶尔碰见失去原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