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2 / 3)
训练才行。”
他接着解释道:“所谓‘夫军无习练,百部当一。习而练之,一可当百。’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和磨砺,才能让士兵们熟练掌握各种战斗技巧,提高他们的战斗素质和应变能力。这样,我们的军队才能在面对敌人时更有胜算。”
刘备站在高处,俯瞰着台下正在训练的士兵们,脸上露出欣喜之色。他对诸葛亮道:“军师自出山以来,不仅为我出谋划策,还不辞辛劳地操练人马,实在是功不可没啊!”
此时,一名士兵快步走上前来,恭敬地呈上一顶草帽。刘备接过草帽,转手递给了诸葛亮,笑着:“备特命人编织了这顶帽,略表心意,还望军师笑纳。”
然而,诸葛亮却并未露出高兴的神色,反而略带嫌怨地道:“主公此举,莫非是认为我没有远大的志向,只能靠编织帽来打发时间吗?”
刘备面露惭愧之色,他没想到自己的一番好意竟会遭到如此冷遇,心中不禁有些尴尬。
然而,就在这时,张飞却突然站了出来,他瞪大眼睛,满脸怒容地对诸葛亮道:“先生,您也太不讲理了吧!我大哥见您日夜操劳,心中实在不忍,这才亲手编结了这顶冠帽送给您,以表心意。可您倒好,不仅不领情,还如此无礼相待!”
张飞的话音未,刘备连忙抬手止住他,示意他不要再下去。
刘备深知张飞性情直率,话往往不假思索,但此时此地,这样的言辞显然不太合适。他转头看向诸葛亮,诚恳地道:“军师,我这番心意,还望您莫要怪罪。”
诸葛亮见状,赶忙起身,向刘备躬身施礼,面带歉意地道:“主公之心,亮已心领。只是亮既已出山,相助主公成就大事,便时刻不敢忘记主公的志向。如今局势危如累卵,亮日夜忧心,实难有闲情逸致去欣赏这顶冠帽。还望主公恕罪。”
刘备听后,连连点头,表示理解。他知道诸葛亮一心为了兴复汉室,对于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自然不会过多在意。
接着,诸葛亮继续道:“目前的局势异常严峻,曹操大军压境,我军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所以,亮这番心思,想主公亦不难明白。”
刘备抚着诸葛亮的背,安慰道:“军师的忧虑,备又何尝不知。我也正为曹军将至而忧心忡忡啊。”
这时,关羽插话道:“博望坡?曹兵若来,直奔新野便是,与博望坡有何关系?”
张飞也在一旁附和道:“哼!我看就是去游山玩水罢了。”
刘备与诸葛亮一同踏上了前往博望坡的路途。一路上,两人谈笑风生,讨论着天下局势和未来的战略规划。
终于,他们来到了博望坡前。只见眼前的坡道蜿蜒曲折,两侧草木繁茂,郁郁葱葱。
诸葛亮站在坡顶,手指着坡道,对刘备道:“主公,博望坡地势险要,草木繁盛,若曹军至此,我们便可将其引入峡谷之中,然后以火攻之,必能大获全胜。”
刘备听后,点头称是,心中对诸葛亮的智谋越发钦佩。
与此同时,在江东地区,孙策不幸英年早逝,其弟孙权继承了父兄的基业,据守江东。孙权年少有为,广纳贤士,深得人心。
曹操为了控制江东,便命令孙权派遣其子入朝随驾,但遭到了孙权的断然拒绝。这一举动让曹操心生不满,也让他对江东的野心愈发膨胀。
建安十三年春,孙权遵照生母吴太夫人的遗嘱,为父孙坚报仇,兴兵讨伐刘表部将黄祖。孙权率领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成功斩杀黄祖,夺取了夏口。
孙权得胜后,并未停歇,而是屯兵柴桑,对荆襄之地虎视眈眈。
而在许昌,曹操得知孙权的举动后,立即召集众臣议事。
曹操面色凝重地道:“今东吴孙权已杀黄祖,夺夏口,现屯兵柴桑,其必有吞并荆襄之意。”
众臣闻言,皆面露忧色,议论纷纷。
而荆州刘表此时正卧病在床,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的儿子刘琦性格懦弱,没有什么才能,绝对不是能够成就大事的人。
与此同时,刘备在汝南遭遇失败后,走投无路之下只得投靠刘表,企图谋取荆州这块肥沃的土地。
看到这样的局势,我认为时机已经成熟,绝对不能错过这个绝佳的机会。现在刘备暂时居住在新野这个弹丸之地,虽然地方不大,但他却在那里积极招兵买马,囤积粮草,这充分显示出他想要图谋霸业的野心。
所以,趁着刘备的势力还没有真正强大起来,我必须立刻率领大军进攻,绝对不能有丝毫拖延。
当我完这些话后,台下的众多大臣们开始相互对视,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紧接着,我继续道:“最近我还听,刘备又拜了一位军师,名叫诸葛亮。”
到这里,我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看向台下的众人,问道:“这个诸葛亮,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荀彧缓缓站起身来,面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