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翻旧账(2 / 3)

加入书签

奏。

“倒沈”风波逐渐过去,现在一些力量有更重要的事去做,他也能出手了。

再加上这种翻旧账的风气在媒体文化圈子是一大禁忌,绝不会容忍这样的风气形成。

以往面对这种情况,观众也不知道啥。

现在觉醒了。

没有观众买账,也低估Z世代考据能力,网友先对陆钏进行了网络凌迟。

全都是嘲讽的。

“《寻枪》代导,《可可西里》抄袭,《南京!南京!》模仿,《王的盛宴》野史,给陆钏导演四个字忠告,建议转行。”

“将史实错误甩锅给艺术取舍,将票房惨败甩锅给观众不成熟,用人性复杂性掩盖历史简化,将批评者污名为民粹暴民”

提前预判了陆钏的预判。

老胡的话也立不住脚,甚至有网友分析老胡为何连连发文。

“像老胡这种所谓的媒体人,最讨厌的事之一就是翻旧账。”

“他们这些人基本没有坚定的立场,更多的是哪边风大倒哪边,哪天从东墙头翻过去西墙头,被人翻出坚决站东墙头的旧历史,那不就很尴尬很难堪?”

“翻旧账,如果是一些鸡毛蒜皮类的,那确实没必要。像重大历史记忆的旧账,不是问题,这可不是轻飘飘就想翻过去的。”

事实上,光凭谁操作舆论是无法操作起来的。

网友的愤怒是基于事实。

《1937》之前,有给本子找人性的电影,有拍拉贝的电影,也有给妓女找闪光点让白人做救世主的电影

都是大制作,东大影视行业巨头出品制作的。

但,但,但,唯独没有苦难的受害者,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待那段历史的电影。

这是一个事实。

铁一般的事实。

没有《1937》上映,这事也就过去了。

多少年之后,恐怕也没人有这样的感觉。

也许只有很多年后,有人把这一点出来,才有人恍然大悟,这些电影真没有中方视角!

娱乐圈里的事被摆在台面上分析,很多事经不起分析,连草台班子都不如。

归根到底还是那句话,中国人是不是人?

为什么拍来拍去,没有基于中方利益视角的电影?

这个问题,是没法回答的。

最好的答案反而是蠢。

陆钏在12月15日删除所有相关微博,进入装死状态。

正对国贸三期的一处公寓。

装修风格温馨宜居,偏向现代简约,又有一些传统元素。

开放式设计,客厅、餐厅、书房连在一起,客厅里散着孩子的玩具,有乐高也有棋盘。

灰白大理石地面,倒映着水晶吊灯,沙发上堆着卡通抱枕,书房红木桌上并排放着紫砂壶和电脑。

走廊尽头的儿童房传出动画片声音,阳台晾衣架挂着衣服,中央空调出风口系着五彩绳。

客厅里,一个男人在讲电话:“冯导电影很不错,也许观众可能不太接受沉重题材。以你的本事需要充什么电,是观众审美能力不够。好,好,好,充实一下自己也不错。”

男人不是别人,正是沈三通。

聊了几句。

沈三通随手挂掉了冯晓刚的电话,手插着兜,悠然自得。

颜丹辰见他嘚瑟样子,好奇道:“冯晓刚不晌不夜的打什么电话?”

沈三通摇头:“他可能误会了什么。”

颜丹辰问:“误会什么?”

沈三通没直接回答:“他现在郁闷吧,刚观众都去看品喜剧吧,还有谁来拍严肃题材。然后《1937》票房成功,把他话堵住了。原来不是严肃题材不行,是导演不行。”

“先休息休息,电影市场变化太快,可能有点力不从心了。”

操作舆论的事,沈三通不会亲自下场,给手下的命令也尽量不在纸面,都是通过助理传达。

水石出,一个个人都会露出来。

沈三通的轻描淡写,颜丹辰内心震惊不已。

她印象里,冯晓刚可是电影圈的大咖,还是三大导之一,沈三通崛起后也是四大之一。

这才几年就物是人非。

“你公司那个王然有点过分,《失恋33天》第三部票房眼见着突破十亿,风格是冯导起家的品电影。”颜丹辰起这个就想笑:“王然这是逮住了薅羊毛,就是冯氏喜剧那一套,只是年轻化,词一套套的。”

沈三通摊手道:“谁让冯晓刚不拍呢,他是艺术家不想重复自己,也是给年轻人机会了。”

“我看他自己不一定愿意。”颜丹辰见他又忙活,不是很高兴:“你答应来陪我,就这样?”

沈三通道:“我在好莱坞那遇到事,程龙大哥二话不问我要不要帮忙,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