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众女反应,鲜花社专访(3 / 4)

加入书签

半年上映,接连打破记录。”

“国内票房排行榜前列,都是你的电影,作为导演有什麽感想?”

沈三通谦虚道:“感谢观众支持。”

记者:“算上海外票房,已经突破十亿,你的电影拍一部买一部,有什麽窍门?”

海外票房两亿多,比本土八亿珍贵。

这是多少年来形成的观点。

赚美元或者外汇,比赚人民币显得高贵。

也是后世《战狼2》大卖,有些人拿只赚人民币说事的原因。

沈三通如实说:“有些心得体会。”

记者开了个玩笑:“能不能透露,如果是商业机密的话,可以不说。”

沈三通:“不算什麽秘密,只是常识。你比如拍历史题材的电影,要有历史自信,展现历史之美。”

“去年的时候,我记得百家讲坛讲秦始皇,节目收视率有一个高峰。这就说明,大众对于始皇帝持正面态度。”

“说白了,要有历史自信,历史自豪感,展现出来。有了这些,电影很成功需要运气,但失败可能性不大。”

记者:“好像在你眼里,电影成功很简单?”

沈三通:“真不难,大众有文化需要,比如关于秦的电影。”

“否定的厉害,如果是赞扬,放在市场里就会很稀缺。市场基本原理,供求关系,我供给的是稀缺的,很容易被哄抢。”

记者换了个话题,沈三通这个话题不好延伸。

“三通娱乐上市了,开盘涨停,市场很是很好,你个人身家也达到了一百多亿,是不是很激动?”

沈三通还想展开说一下呢。

“秦制”是狗哨。

看一眼就算掉坑里。

无论这个概念的来源如何,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话题的制造者,其目的并不是探讨什麽学术问题,而是PUA东大自古落后。

各种舆论枷锁太多。

沈三通只要做正常人,想不成功都难。

可惜记者不想谈这个。

沈三通回答记者的问题:“单纯从资金层面,我不希望公司上市,我想要更多的控制权。”

不是虚伪,说的是实话。

记者:“你还是上市了。”

沈三通:“我们是文化相关产业,面子和里子一样重要,我想要去做一些事,就要有『娱乐第一股』这个面子。”

“当然,现在来看,上市这一步走对了,上市之后,有了更多资金,可以做更多事。”

记者:“你对文化产业怎麽看,我们是文化大国,但在娱乐产业发展上,比本子和棒子都落后,作为『娱乐第一股』,你会做什麽?”

沈三通:“我的想法是和国家共同成长,盛世文娱,我们处在一个兴旺发达的阶段,跟着走就不会差。”

“像港片,从市场来说,该死了,也该出清,但是港圈北上,我们开放市场之后,立刻起死回生。”

“很多港圈导演焕发了第二春,我们市场很大,港片有这个机会,我觉得要珍惜,不要重蹈覆辙,再把自己玩死了。”

记者感受到了沈三通鲜明的个人风格。

鲜花社专访,这个场合,直接贬低了港圈,很少,或者说没人这样干。

记者:“你对我们的文化产业很有信心,能不能说一说以后的安排?”

沈三通:“我不是对文化产业有信心,是对我们基本面有信心,对实体有信心。”

“文化是软实力,没有硬实力,软实力做不出来。”

“我个人的工作安排已经到了几年后,今年下半年有一部军事题材的新戏。”

“明年上半年,《囧途》第三部,还有一部探宝题材的,《鬼吹灯》改编。”

记者:“《鬼吹灯》不是盗墓吗?”

沈三通点头:“盗墓从文字看很好,但是不适合电影,我倾向于做成探宝探险题材。”

“我有个很好的想法,和清朝慈禧有关的设定,可以拭目以待。”

“后年,11年,会有一部创业题材的电影,还有一个魔术题材的,魔术这个,是我看春晚获得的灵感。”

“大后年,有一部话剧改编的电影,我们先排话剧,还有一部网文改编,就是《诛仙》。”

“我未来三四年工作基本排满了,除此之外,还有监制的几部戏。”

记者:“导演,还有监制,还要管理公司,你很享受工作?”

沈三通:“我常年无休,我有太多想法想要做出来。”

记者:“那公司呢,以你为主?”

沈三通:“总的来说,是以我为主,不过我们多面发展。”

“今年在做的项目,许可导演的《狄仁杰》在做后期,改编自畅销书的《风声》,还有我拍的科幻梦境题材《盗梦空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