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通往永恒的另一条路,武意较量(1 / 3)

加入书签

山风裹挟着细密的雨丝吹入亭中,带来一丝沁人心脾的凉意。

亭外的松柏在风雨中微微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为这场僻静的谈话伴奏。

“武学从来都不是一种单纯的杀人伎俩,而是一条通往‘认知自我’的道路。”

石承毅的声音在亭中回响,清晰而沉稳。

“科技能赋与人更强的武器,药物能改造出更强的肉体,异能更是上天赐予的权柄。”

“但这些,都是外物。外物用得久了,人就会迷失,会依赖,会忘记自己究竟是谁。”

他说着,往前走上一步,伸手拍了拍那被雨水冲刷得锃亮的青石栏杆,发出“啪”的一声清响。

“人的身体就好比一个器皿,外物便是盛在里面的水。”

“科技与异能,是在不断地往器皿里加水,却从未想过去加固器皿本身。”

“但器皿无论容量还是材质,终究都有其上限,一旦承受不住那汹涌的力量,结果便是器碎水覆,一切成空。”

这番比喻,浅显却又直指核心,让方诚心念微动。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掌,感受着体内那股如太阳般炽热的能量,开口问道:

“所以,武者打磨肉身,修炼真气,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提高杀敌手段,而是为了不断加固身体这个‘器皿’,实现生命层次的提升”

“问的好。”

石承毅眼中闪过一抹赞许的光芒,颔首道:

“我们武者修的,确实是这个‘器皿’本身。打磨肉身,站桩练拳,都是为了‘知己之身’,了解每一寸筋骨的开合与极限,每一缕气血的运行与流转。”

“但这只是第一步,是基础,更重要的,是‘知己之心’。”

他伸出一根手指,点了点自己的胸口。

随后看向方诚,眼中闪烁着灼灼的光芒,仿佛能洞穿人心。

“在枯燥的苦练中,审视自己的懒惰与怯懦,在激烈的对战中,直面自己的恐惧与愤怒。”

“道家云‘抱元守一,练就纯阳’,佛门讲‘明心见性,不假外求’。”

“学武的过程,就像打磨一件绝世神兵,以汗水淬炼,以意志锻锤,将后天沾染的杂念一一剥离,剩下的,才是你与生俱来,最纯粹的‘真我’。”

见方诚若有所思,石承毅继续说道:

“武学常讲‘以意领气,以气运身’。”

“这个‘意’,便是关键,它源于你的‘真我’,对于我们武者来说,也可以称之为‘武意’”

“一个武者没有强大的意志,再精妙的拳法也只是空架子,是无根之木。”

“所以我们观想内景,便是为了凝聚这股武意,将虚无缥缈的精神,化为可以感知的力量。”

“最终,当你的‘真我’足够纯粹,足够强大时,便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石承毅的语气变得悠然,仿佛在描述一幅绝美而壮阔的画卷。

“那是一种对自身生命百分之百的掌控,一种不假外求的圆满自足。”

“到了那时,你的举手投足,都暗合天地至理,你的心念一动,便能引动无形之力。”

“外界的科技再发达,异能再诡谲,在你面前,都不过是镜水月,因为你,才是唯一的真实。”

他负手踱了两步,目光投向亭外烟雨朦胧的山景,整个人的气势也随之变得开阔而高远。

“科技的突破,让人类在有限的生命中,有了探索无限宇宙的可能性。”

“但如果只依赖冰冷的机器,我们的精神,永远也无法触及宇宙的真实。”

“而武道的终点,便是以我心代天心,以个体生命之微,去体悟宇宙苍生之大,最终实现生命层次的升华。”

“这,才是武道的真谛,是通往永恒的另一条道路。”

雨丝自铅灰色的天幕垂落,无声无息地浸润着西山陵园的每一寸土地。

远处的山峦在雨雾中连绵起伏,宛如一条沉睡的墨色巨龙。

近处的墓碑则静默无言,仿佛在聆听这场关于生命真谛的对话。

方诚循着石承毅的视线,也望向那片被乌云笼罩的天际。

刚才这番近乎哲学高度的武道论述,如同一道惊雷,在他心中炸响。

曾经亲眼目睹真岛五郎等实验体的疯狂异变,见识那些异人们强大却失控的力量。

还有武学研究会中师长们的言传身教,自己日复一日修炼真气和冥想的经历……

无数零散的画面与感悟,此刻如同被一根金线彻底贯穿,最终串联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雨声在这一刻变得格外清晰,每一滴雨水敲打在亭檐上的声音,都仿佛在印证着回响于亭中的话语。

“可惜……”

石承毅说着,话锋一转,带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