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照无眠,不应有恨(万字!)(3 / 7)

加入书签

原。

目前洛述之对草原的设计暂且不提,而他为削藩做的准备之一,便是董家两兄弟。

董家,在靖难时乃是将门也。

戎人当时眼看靖难之役,大离内订,自是不甘其后,藉机图谋,却被董家死死挡于雁门关外-而后戎族多位高手不知怎滴在层层防卫中,潜入了董家,灭了董家满门,单留了董家两兄弟,而后景正帝魔下那位武魁级别高手恰好赶到,救了兄弟两人,也当着兄弟二人的面,将那晚的戎族高手尽数杀净。

自此以后,兄弟二人便为景正帝马首是瞻,偿还恩情,自景正帝死后,自是听命于太子。

只是这兄弟二人不知,哪有什麽戎族高手——-那不过是洛述之用完即丢的死士罢了。

而董文祯,目前正在偏头关往东北不足十里的军营之内。

此刻偌大的军营,却是声音寂寂。

营中将士,多去偏头关抵御戎族,慷慨赴死也。

董文祯坐在帅帐之中,面前摆着碗水酒,而在他的面前,还坐着百人,均是身着黑甲,面容刚毅而又沉默不言的将士。

帅帐内坐不下这麽多人,不少将士都坐在帐外,面前也都摆着一碗水酒。

这些人,有些是当年董家的亲军,有些是董文祯这些年来,于战场结交的兄弟。

他们谁也不听,只服从于董文祯。

董文祯坐在帅帐内,视线遥遥向外看去,可见偏头关内的火照白雪。

他沉默片刻,而后问身旁副将,面容波澜不惊,保持着自战场厮杀而来的,最基本的冷静。

“还剩多少人?”

副将僵硬着脸,沉默了好半响,才道:“将军下,只余不足五百人,其馀将士,皆去了偏头关内,为国捐躯了。”

董文祯微微颌首,面上不带什麽情绪,只是低声道:“偏头关内共有军士两万馀人,如今只剩我等,你们可是觉得自己跟错了人?”

话音落下,无人回答,落针可闻。

片刻之后,董文祯深吸了口气,长身而起,朗声道:“太子之计,兹事体重,我一直瞒着诸位,如今偏头关破,王爷身败名裂,军心散尽,大局已定,太子已经无需再隐瞒身份,我才可将实情向诸位弟兄全盘托出!”

场中依旧无人回答,寂静无声。

董文祯继续大声道:“待此事传遍天下,王爷军心散尽,再无人愿听命于他,但这二十万弟兄,仍是军身,太子还需要晋军稳定天下,驱逐戎族。”

听到『驱逐戎族”四字,在场将士神色才微微变了几分,偏头看向董文祯。

董文祯再次深深吸了口气,

“接下来,我等将作为卖国求荣的叛徒,被赶来此地的董玉楼将军所杀!你们会死!我也会死!我乃董玉楼将军的胞弟,董家为二的后人,董玉楼将军杀我,实乃大义灭亲!随后,董玉楼将军更会杀了戎族大将乌尔吉!以身作则,驱逐戎人!如此,王爷的二十万大军,至少有六成会自愿跟随董玉楼将军!”

将士们微微一愣,神情略显错愣。

董文祯顿了顿,继而神情微冷,幽幽道:“而戎族国师乌达木,不日便会去太原,董玉楼将军则作为『清剿晋王”的主力,率大军前去太原,看似诛杀王爷,实则是为围剿乌达木,到时,更会有武魁高手鼎力相助。”

此话一出,在场将士们有些人更是坐不住,当场起身。

有人问:“当真如此?”

董文祯呛得拔出腰间长刀,将自己的左手按在桌上,猛然一砍。

“噗”一声,骨肉分离,血光四溅。

董文祯高举自己的断手,额上青筋暴起,大喝道:“以此手起誓,定不会欺瞒于诸位弟兄!”

帐中再度沉默。

董文祯喘了几口粗气,眼神通红,“太子即将登基,信不过晋王,信不过楚地水师,决意削了他们的兵权,我理解!但我不愿与之为伍,可太子若是愿杀了戎族国师乌达木-—-那即便是背负千古骂名,我也做得!”

戎族国师乌达木,刻在所有边关将士心头的名字。

边关将士们无数兄弟因他而死,这份血海深仇,无人会忘。

他们理解了·—-太子此毒计,不单单是除了晋王这一心腹大患,更是要以偏头关所有将土,百姓,以及偏头关周边的百姓为诱饵,引得戎族国师乌达木来中原,将其诛杀。

何等城府,何等残忍无情————”-但为帝者,有仁君,暴君,昏君,未尝没有此等歹毒之君?

至少,太子目前所做的一切,不仅巩固了皇权,更是欲要祛除外敌,只是太过剑走偏锋,兵行险招,一着不慎便是满盘皆输。

有此等帝者,要麽大离便是落入万劫不复,要麽——-便是成千古王朝。

董文祯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嗓音嘶哑,“我此举,害的营中两万将士惨死,已是无心再面他们的家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