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公判(3 / 3)

加入书签

家对百姓伤害深,在信叔叔看来对商业反而是阻碍”

王信笑了。

没办法。

老天是公平的,老天也是不公的。

所有人都在开盲盒。

博士的孩子可能是学渣,大字不识文盲的孩子可能是学霸——在公平的环境下。

与聪明人论道其实非常舒适。

而且王信也需要更多理解他的人,比如薛唐粮菜行,如果是传统商人的思维,比如薛岩,哪怕他在聪明,最后也会与自己渐行渐远。

“我从来是支持商业的,而且我不认为惩罚杀人放火的周家会影响大同的商业气氛,相反,正是因为处理了周家这种行业毒瘤,我相信大同的商业会更加繁荣。”

薛宝钗思考了良久。

缓缓开口。

“叔叔好像不喜欢大商号,特别是叔叔所言的垄断商号,犹如此次的粮菜行,明明是薛家付出一切,但是仍然分出一部分给别的商号,难道不是不公平吗”

“最初的时候,贵族的地位是世袭的,后来剥夺贵族世袭的地位,有人问过勋贵们是否公平吗”王信轻声问道。

薛宝钗无语。

“所有绝对权力,或者绝对垄断都要遭受限制。”王信淡然道:“一切都会如此。”

薛宝钗听出了王信话里的深意。

有些彷徨,也有些兴奋。

此次大同之行,与她料的不差,但也不同,远超她的预料。

这种藐视天下的高度,薛宝钗脸颊微红,不适应的同时,又有格外的刺激,更有一种不同的心情滋生,原来还能如此。

“以叔叔的实力,大同并不是麻烦,麻烦主要在朝廷,杀周家容易,如何应付朝廷呢”薛宝钗关心道。

“我按律法从事,何须应付。”

王信一脸淡然。

话虽如此,王信已经做好了准备。

无论别人怎么做,自己只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

走正确的路。

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就行了。

明知道不可为还要为止。

是莽夫还是枭雄

大同的实力和局势,薛宝钗心里很清楚,特别是自家参与如此之深,她就算不想知道也不可能。

自己这回的赌注,仿佛下大了些吧。

薛宝钗有些小怕了。

王信见薛宝钗没有了话问,主动说道:“我想请薛家做几件事。”

“叔叔请说。”

“薛家在江南有海外的商贸,我想请薛家在江南出面,以关外开中法的办法,说动商船在海外来大周时,用粮食压舱,大同可以高价收购。”

“节度府应该没有这么多钱吧。”薛宝钗没有问多少钱收,而是问出了关键。

“大同节度府会把未来十年的税收用来收取海外粮食,但是现在节度府就需要用钱,所以节度府的十年总预期为七百万两,计划抵押四百万两,十年到期后,四百万两的抵押卷可兑换七百万两。”

王信拿出了一套方法。

商业需要一个有价值的投资项目。

比如铁道。

比如肥沃土地的开发。

或者关外农牧业开发。

除了一个良好的项目,还需要一个良好的信誉本书。

天下间还有比大同节度府对商业做得更好的地方

不要说内地商人本质上是乡绅,权力如何如何大云云,这并不是商业,而是权力的运作,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种模式才不确定,带来的风险更加巨大。

大同背靠关外贸易,又有良好的商业信誉。

所以发行十年到期地方债务,王信认为问题不大,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以开中法的形势,这次的对象是海商。

“难道海外就没有天灾”薛宝钗好奇道。

“海外当然也有。”王信笑道:“人家的官员与大周的官员没有区别,同样只认钱。”

历史上大明商人也有从朝鲜与日本购买粮食的记载,而且正值两国百姓们连肚子都吃不饱的时期,依然对外售卖大量粮食。

虽然海外运粮的效率不高,但是每种方法都去尝试,积少成多下来不也是一笔可观的数量。

每一笔粮食背后都对应了多少灾民的性命。

哪怕只多救一个也不嫌少。

他不嫌麻烦。

用尽办法,问心无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