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接管(1 / 4)

加入书签

第389章 接管

周记粮铺。

铺子里的打手少了许多,但是多了两名差役。

“滚滚滚。”

差役凶狠的骂道,时不时动手。

衣衫破烂在街道上乞讨的灾民纷纷躲开,避的慢了就得挨打,倒是让周记粮铺门口清净了不少。

城外更不安全。

粮食多放在城里,城里人做嘴杂,什么地方用来藏粮都不安全,一般的粮商都会把粮食放到自家粮铺后面的粮仓,然后有诸多伙计看顾。

周记粮铺已经七八日没有开店,也没有要开店的迹象,当然不希望门口多许多人。

“我家住那边,凭什么不让我走。”

有人经过时被差役给骂了,不服气的回嘴,反骂了一句。

“哟。”

两名差役顿时来了精神。

其中一人掏出铁链往那人头上一甩,那人立马头破血流,又被铁链缠住脖子。

“敢妨碍爷爷办差,还敢辱骂官差,态度十分恶劣,跟我们回牢子,罚款二十两,什么时候你家里人拿二十两银子来就放你出去。”

那后生懵住了。

普通农户全家年收入也才六七两,城里人收入高一些,也要不吃不喝两年多才能赚到。

“你你们不讲理。”那后生捂着脑袋,鲜血直流,惊慌结巴道。

“现在知道怕了。”年长的差役恶狠狠道:“你是个什么东西,配和爷爷讲理爷爷代表的是王法,不怕告诉你,你家里人不赶紧交银子,你就等着死在里头吧。”

“走,给他废这么多话做什么。”

另外一名差役重重的一拉,那后生犹如牲口似的被拉着走。

一路上人来人往,那后生又惊又羞又怕又茫。

过了一会。

周圭坐着轿子前来,身边跟了一帮人,下了轿子,走入自家的粮铺,突然停住脚,皱起眉头问道:“衙门里的人呢”

“刚才还在呢。”

伙计不清楚。

另外一名伙计说道:“街坊口那家打铁的,他家的小子得罪了差役,被差役拘了回衙门。”

周圭不管这些,骂道:“喂了衙门那么多银子,一点事都办不好,真是一帮废物,拿我的帖子去衙门里找李主簿,问他派来的人怎么个事,能不能办事干活。”

最近风头不好,周圭觉得自己已经闹够了,现在收敛点。

反正王信最近一段日子绝对不好意思再来找周家打秋风的,总不是为了钱粮,周家又不是没给,可给多少总得有个数,不能没底线。

周家也不富裕。

“说好派差役来帮忙维持下,这才几天就看不到人了。”周圭不满,边进屋边骂道:“回头得拿一二名差役杀鸡儆猴,让他们不敢不上心。”

听到自家少爷的话,伙计们各个敬佩。

平常的时候,粮食倒也不算什么,可如今的时节,粮食是真正的命根子,周圭心里有数,挣钱归挣钱,粮食这玩意能要命。

在家里呆了几日,生怕

周家的粮仓是大同除了官仓之外最大的粮仓,但是官仓是空的,而周家的粮仓是满的。

进入后院后入眼是连脊并山式布局,连绵的廒房,每个廒房地下铺设暗渠排水而防潮防洪,还有部分粮仓建在砖砌墙体内,墙根留着一排气眼,这些气眼通过封堵可以改变仓内的潮湿与冷暖。

从门口进来后。

每排六间大房,四面二十四间,每间房子之间隔着一条巷子,每条巷子密密麻麻的一排水缸,水缸里装满了水,中间是巨大的平地。

虽然是土地,当然夯实后平整无比。

新收的粮食会先晾晒,然后送入仓房,平常的时候,也会定期翻动粮食。

二十四间大排房是专门修建用来储备粮食的,与普通的民房不一样,储蓄方式采用的是散装储蓄,库容量更大,每间房不会容纳满,一般为八千石。

如果二十四间库房都装满粮食,那么能装十九万两千余石,如果堆满的话,二十万石头也能放下。

周家这些年来,除了老爷子说他年轻的时候堆满过,后三十几年最多也就装了十二三万石,去年库存最少,竟然不到四万石,往年大半在七八万石。

四万石粮食,周圭敢说大同还有哪家手里的粮食能有他们周家多

“姓王的什么也不懂。”

连每个水缸都看了一遍,确认水缸里的水是满的,周圭才落了心,想起自己把诸事处置的周道圆满,不禁愤慨道:“粮食都被官府收走能留多久”

管事听到后,想起官府的德性,摇了摇头,“恐怕一个月都撑不到。”

“一个月半个月都高看他们了。”

周圭一脸鄙视,衙门上下都是一帮饭桶,只会喝商人的血,冷然道,“无论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