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节帅欲反乎(2 / 3)

加入书签

人选出什长,每百人选出百夫长,安排到各处的军营里随军队一起作息。

“孝为德之本,行军亦当先,爱亲如爱己,同袍共患难。”

“身体发肤恩,皆由父母传,战场保自身,亦是孝之延。团结如一家,兄弟情谊牵,互助共进退,孝心化力坚。”

大同城外的军营。

三十列,十排。

最大的十五六岁,最小的三四岁,年龄最小的孩子也在跟着唱,虽然不懂什么意思,但军歌已经倒背如流,跟在大孩子后面乖的很。

“属下还是认为应该大的与大的编练在一起,小的与小的编练在一起。”远处,看着前面颇为状况的场面,一名武官摇头说道。

“你怎么还是不懂”

有人笑道:“真以为带个军就是准备打仗的了不过是为了养活罢了,大孩子看顾小孩子,这样才更方便。”

那武官恍然大悟。

唱完了军歌,然后在大孩子们的带领下,沙地上默写昨天学的五个字,默写出三个才能合格。

合格了才能吃饭,不合格则惩罚不能吃早饭

每天三顿饭。

早饭是粥,午饭是糙米咸菜糊糊,晚饭还是糊糊。

半大小子们饿得两眼发红。

可口粮是固定的,每人每年定量,只有这么多。

“呸。”

大同城的街道上。

轿子里的周圭,把嘴里的骨头吐向轿子外头,追着轿子乞讨的灾民们,一窝蜂的抢骨头,看得轿子里的周圭哈哈大笑。

轿子旁的几名打手凶神恶煞,任意打骂灾民们,也无法把乞讨的灾民打跑。

周圭眼里露出厌恶,恨恨的骂道:“这些个贱骨头就像蝗虫,自从来了咱们大同,大同被他们搞成了什么样子。”

“少爷说得对。”打手头子笑道:“前几日李家的老爷出门没有带人,竟然被贱骨头们给抢了,被抢也就算了,连人都被杀了。”

周圭当然知道打手头子的目的。

可人家说的也是事实。

这么多灾民涌入大同,不光破坏了大同的秩序,更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周圭不满道:“知府有难处,我就不说了,王信在干什么,真是不可理喻。”

打手头子不敢接话。

周圭不以为然,冷笑道:“真以为自个能翻天,他这般倒行逆施,且而等着看他坚持几日。”

在打手们的护卫下,从青楼回家的周圭回去自个屋里补觉去了。

他的老婆孩子也不敢吵到他。

满桌子的菜肴,孩子吃了几筷子就嫌弃的要出去玩。

“去吧去吧。”妇人不耐烦道。

便由丫鬟带着出去了。

“收拾了吧。”妇人心情烦闷,自家爷们整日不着家,只知道天酒地,她如何愿意,可又不敢表现出来,只能生闷气。

“哗啦。”

一个丫鬟不小心打碎了盘子,菜汤撒了一地,众人都惊住了。

“太太,我不是故意的。”那丫鬟面如土色,也不顾地上的汤汁和碎片,跪在地上求饶。

“让管家来,问问他是怎么管人的。”妇人气的拍桌子,骂道:“都是没良心的东西。”

管家很快跑进来,心里已经清楚是怎么回事,见到跪在地上的丫鬟,狠狠一脚拽过去,骂道:“不长眼的狗东西,谁给你的狗胆。”

“别在我面前打。”妇人气道:“爷们不省心,你们这些人也不用心,是不是要我去老太爷跟前说,非要老太爷出面,你们才能用心办事。”

“太太息怒,小的们万万不敢。”管家连忙讨好,回过头又挥了挥手,一帮人涌了进来,指着那丫鬟道,“拉出去,别碍太太的眼睛。”

等人拉走了求饶的丫鬟,管家才弯腰驼背的谄道:“太太放心,给小的一万个狗胆,太太的事,小的也不敢不用心。”

“且听你一回。”妇人叹了口气。

管家这才离开。

大同涌入了不可计数的灾民,加上天灾人祸,不光百姓与灾民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各家大户利益也遭受大损,心情多为烦闷,为整个大同铺上了一层阴霾。

比如聚众昌。

好不容易在王信的那条底线下,终于熬过了初期的困难,才过了不到两年的好日子,结果就碰上了这种事,不光利益大损,还要承担以前承诺过的保底。

没有超过保底按照保底给,超过了保底,按照两成的利给。

虽然不至于亏本,可各家股东都感觉自己划不来。

最大的股东是周家。

“他的大同”

王信吃着晚餐。

一日三顿的习俗改成了一日两顿。

平儿晴雯她们在京城,王信身边没有别的人,每天早上一碗粥,一叠酱菜,晚上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