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干毛巾(2 / 3)

加入书签

>

母亲打理,和自己打理是一样的,而且自己还省了事。

奈何媳妇不愿意。

又经过媳妇的一番说辞,薛蟠内心隐隐也有些不爽了,王信凭啥不让自己出面。

原来的河西营绝大多数的旧人不在,只剩下一个偌大的空营。

自从王信调来王英后,开始恢复了人气,前后调了好几批士兵过来,皆是从右路军各部调来的,调动是王信的安排,但是入了河西营,负责带兵的就是王英了。

“一二一。”

“一二一。”

“一二三四。”

“跑步.走。”

一名哨官挂着竹哨,穿着步兵号衣,因为天气逐渐升温,大多数穿着一件单衣,九十人的队伍,十人一排,九人一列,犹如一个方阵在校场上整齐的跑步。

这样的方阵,校场上散布了十一个。

一个方阵是一个哨,每哨中有三队,每队三什,每什两伍,每伍五人。

已经连续三个月,每名士兵每个月领到一石米,原来的米价是一两银子两石米,如今早已涨价到一石米要一两银子出头。

许多折银的营区,士兵们又要亏一头。

整个右路不折银子,只发实物,靠着每个月一石米,虽然改善不了什么,可至少能让家人有口吃的,不至于饿死。

再加上三钱到五钱的盐菜银,虽然一年到头没有钱,但是一家三四口能彻底不挨饿了。

然后是河西营。

河西营的士兵,每个月还会发月钱一两银子的军饷。

实打实的发放。

所以许多士兵愿意加入河西营,阻碍是

幸亏王信对兵员素质要求不高。

强壮的一般性格也比较强势,这些是将领们手下家丁们主要的来源。

骄兵悍将嘛。

老实巴交的一般比较怯弱。

将领们手里的家丁,待遇其实不差,至少依然保留了原来的待遇。

为何能保留呢。

因为大多将领把上头已经克扣过的军饷继续克扣一遍,用来补贴自己的亲信家丁。

所以王信杜绝此举,实际上很多将领乐见其成。

结果是许多家丁不喜欢王信。

王信也无所谓,更看重那些老实巴交,吃苦耐劳,忍耐力极高的普通士兵。

这些普通士兵们遭遇的经历,换成那些家丁们早就想办法,既然性格强势,必然不安现状。

哪种更好

王信认为各有各的利弊。

不过现阶段,对于自己的需求而言,王信更需要后者,也就是性格老实怯弱,吃苦耐劳,忍耐力极高的这些普通士兵。

至于怯弱不敢战

菜就多练。

往死里练,练成本能。

再老实的人往死里欺负,老实人也得反抗啊,所以王信给钱。

以前不是吃不饱穿不暖么。

有家室的,一年到头拿不回去一粒粮食,还需要吃家里的。

婆娘有点门路的,或者求老丈人家接济,或者运气好的,找到一份生计,给大户家洗衣做饭挣点口粮,最落魄的就是在胡同里做半掩门的生意。

因此没人愿意把闺女嫁给当兵的。

大周承袭大明,许多事情依然发生,如士兵遭受社会风气的鄙视。

只要是贫富差距加大,朝廷积弊难返,这种社会问题发生后,任何国家都必然会发生的现象。

在后世,王信见多了。

解决方法只要是个人心里都清楚,万变不离其宗。

重新分配。

同样的道理,右路军也是如此。

既然普通士兵高兴了,那么必然家丁们也就不高兴了。

虽然自己也从兵部索要了本该是右路的东西回来,比如如今的右路,无论是家丁还是普通士兵,每个月一石粮食,另有五钱补贴。

家丁们少了三分之一的收入,普通士兵们的收入则增加了十倍。

王信算过。

类似每个月两百块钱不饿死,变成了每个月两千。

家丁们原本是每个月三千也降为了两千,而河西营的士兵则为每月四千。

同时也不算因为天灾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在内。

是以十几二十年前,大周更为稳定时的物价来对比,否则京畿的粮价都到了一两银子一石,更不提山东那些遭灾的地区,以及陕北河南一带。

换个角度而言。

王信其实也是和原来右路军将领一样的路子。

只不过右路军的将领们是喝兵血养家丁,王信是借势对抗兵部和东军提督府,同时支持经商,从商贸的利益中来养精锐,并且在军中重新进行利益分配。

不过钱从哪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