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死了也值(2 / 4)

加入书签

道,眼见为实。

不过当兵总能多口饭吃,自己平日里再来此处乞讨,有了两样活路,总比在京城容易。

在京城乞讨难,否则他们也不会要去打劫路人了。

那可是京城,很容易出事。

两人一路走,很快看到一座军营的影子。

通州本是军镇。

到处都有军营的踪迹,不过多年的扩张,盖住了原来军营的底子。

不仔细看的话,根本发现不出来。

眼前的军营也比较奇怪。

从中间有木栅栏隔开,一边是挂着许多商号招牌的房子,一边是挂着军旗的房子。

两边泾渭分明,一边热闹的很,一边安静的很。

门口有几名士兵把守,太阳底下纹丝不动。

有些意思。

岂不是折磨人么。

这口兵粮感觉不好吃啊,吴亮见史平没有骗自己,刚刚落了心,很快又担心起来。

“史平”

门口的士兵认出了史平。

别看史平年龄不大,在河西营的资历却很老。

又是将军身边的亲卫,很多人认识他。

虽然认识,还是检查了兵牌和文堪。

“这位是谁”

“我在路上捡到的,觉得不错,所以带回来,看能不能把他收入军中。”

史平没有过多解释。

对方与自己一样的身份,其实这年头无父无母的孤儿多了去。

许多孤儿活不过几年。

只是史平遇到了,而且又对少年很顺眼。

也就是人们常言的缘分吧,

吴亮本以为门口的士兵会很散漫,没想过会在门口被盘查许久。

史平倒是没有意外,说了许多话。

最后还是营房的哨官出面,让吴亮跟着史平,也让史平看管吴亮,等将军回来再决定。

河西营招兵向来有规矩。

刚开始再京营调拨了一批,然后东南抗倭时,加入了一批友军和义民。

大同那边吸收了铁甲骑兵中表现不错的俘虏。

还有挑选了一批知根知底的良家子。

可以说河西营绝大部分士兵的来源都清清白白。

“你这家伙,年纪再长,胆子也在涨,都敢自己做决定了。”

那哨官骂道。

哨官原来是京营里的军官,为人不错,但是底子薄,跟不上将军的要求。

像这样的人,将军都留在了河西营。

不过也有一批能力不足,态度也不端正的人,这些人也被将军费很大力气踢了出去。

将军这两年在大同西军组建民兵,又有一批人“淘汰”去了民兵之中。

同样的哨官,不同的部队,身份和地位大不相同。

能留在河西营守营的又不同。

史平不敢孟浪。

孟叔底子薄,但是做事一丝不苟,将军还是信任的。

吴亮跟着史平进了营,仿佛打开了新大门。

“当兵的是这样吗”

得知将军要回来,营房里哪怕才不到一百人,各个都打起精神。

双人成列,三人成行。

一排人走路,遇到另外一排,有人向别的人抬手到眉头,那人又回了同样的动作。

回过头又发现,刚才经过的一人向史平抬手到眉头。

史平回了同样的动作,双方仿佛有约定似的,也不多言,干净利落。

“这是做什么”

吴亮好奇的问道。

“这是军里的规矩,我说咱们这里与别处不同,现在你也看到了,怎么样”

史平故意问道。

吴亮眼神里有些激动,“感觉不错。”

闻言,史平有些意外。

“看你刚才在营门口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可不是这样的。”

史平看得出当时的吴亮,内心打起退堂鼓。

“刚开始我的确有些担忧,不过是我想差了。”

吴亮诚实道:“规矩如此之严,却能做到这般地步,必然有过人之处,人们甘愿,否则万难如此。”

史平见怪不怪。

最初的确起了恻隐之心,想着此人为人不错,盗亦有道。

接触下来之后,对身边的少年更加喜欢。

担心吴亮太过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史平再次强调起来。

“无论如何,我还是那句话,我们这里与别处不同,军中规矩极严格,比如千万不能欺负百姓,否则必然革除出营,无论什么身份。”

吴亮不住点头。

对这样的军营,吴亮越发有了兴趣。

军营一天吃三顿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