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没有位置的王信(2 / 3)
信不敢说打败欧彦虎,毕竟欧彦虎有腿,不比自己跑得慢,但是遇到挫折,王信有信心带回来。
张吉甫摇了摇头。
“担心的不是你,而是另外两路。”
这下子王信不知道如何开口了。
心里头有些复杂,没想到张吉甫如此相信自己,有种感动的感觉啊,毕竟眼前的人是大周事实上的掌舵人,多少人想要给他当门下走狗都没机会。
话还是要说的。
王信依然选择了实话实说,“此次出征的目的,只要逼回了欧彦虎,咱们大周就胜了,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是值得的。”
既然选择了从军,王信以史为鉴,了解过很多战事,加上自己对戚继光兵法的了解,还有许多局势的变化等等。
历经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任有什么事情,哪怕不专业,但也能说个二三四五出来。
这是很恐怖的才能。
在后世一毛不值,而在信息闭塞,流通效率极慢的古代却是万金难求。
单说几款后世流行的战争游戏。
多玩几遍下来,对战争的理解都不是古代常人能跟得上的思维。
犹如明末的毛文龙。
萨尔浒之战后,后金又打下沈辽,鲸吞整个辽左地区。
大明朝廷忙着推卸责任,争抢权力,最后一个普通武将毛文龙,带着两百人出海,却获得了令人震惊的战果,压迫后金无奈收缩了防线。
这就是战略主动权。
只要周军抄了欧彦虎的后路,逼迫欧彦虎回归,周军就算一功未建的退回大同,那么没有获得战利品,或者消化完战利品的欧彦虎就失败了。
犹如德国。
哪怕给德国半年的时间去消化胜利果实,那么结果可能就大为改变了。
简而言之。
不能给欧彦虎消化战果的时间,那么反而能撑死他。
那几年后金收缩防线,大明朝廷把力量投入到辽西,说是稳定了时局,只不过是文官给自己脸上贴金的说法,其实是给了后金消化辽左的时间。
当时就应该大力支持毛文龙,也就是东江镇。
可惜东江镇获得的资源太少,毛文龙的后台太弱了,所以无力支援辽左义民,任由后金消化了巨大的胜利果实。
万变不离其宗。
许多事物的道理是共通的。
张吉甫是个聪明人,对军事也不是全然无知,东南抗倭需要的粮草,皆由张吉甫主持,所以很快理解了王信的想法。
难怪王信敢提出三路大军出征。
张吉甫恍然大悟,又一次看了王信一眼,评价道:“没看出来,你竟然如此无耻。”
往狠一点说。
王信的做法与冯庸,或者东平郡王有什么区别
都把不是自己的人调出去,让敌人给消灭掉了。如果同意王信的策略,张吉甫觉得自己要担心的是永兴军。
天成军的胡立勇是个老滑头,在冯胖子手里好好活了这么多年,此人保命的本事不用怀疑,多半能全须全尾的回来。
永兴军虽然是冯胖子多年的心血,但是张文锦能带好吗
“前套地区的胡患已经大部分解决,末将敢担保,至少二十年内不会有大问题,此次只要逼的欧彦虎回头,那么身处南北夹击,又失去大板升的老巢,末将同样敢担保,不出两年,欧彦虎的人马就会分崩离析。”
剩下的话王信没有说出来,张吉甫肯定猜得到。
那就是哪怕以永兴军为代价也是值得的。
军人是用来打仗的。
无论是精兵还是民兵都有他的价值。
王信一脸坚定,“属下一路才万余人马,只怕不足以逼回欧彦虎部,而且大同西军也是承担了风险的,以对大同西军的仇恨,恐怕欧彦虎听到大同西军的消息后,更有可能带着大军先来消灭大同西军。”
张吉甫点了点头。
这也是他没有否决王信的原因,因为与冯庸他们又不同,王信也是承担了风险的,不比友军小。
那么各自的结局谁也不要抱怨谁。
“你认为拆分东军如何”张吉甫问了个无关的问题。
“东军可以拆分。”
王信毫不犹豫说道:“东军的精锐有一半是朱提督带出来的,但还有一半是从其余三军调来的,虽然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但以阁老的手段拉拢过来并不难。”
张吉甫想要掌握兵权并不是秘密,从他刚入京就在做。
只是这些年来理想不大。
大家都是太上皇的人,谁也别想用太上皇的名头来压人,哪怕张吉甫是内定的首辅,终归只是首辅。
张吉甫露出了意外之色。
王信知道张吉甫意外什么,认真解释道:“我虽然姓王,外头人都说我是四大家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