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节:巫蛊之祸1(1 / 2)

加入书签

刘彻的日子这些年不好过。

连年用兵加上挥霍无度造成国库空虚,财政十分紧张,而且酷吏当道,弄得鸡飞狗跳,民怨升腾。

有些贫苦边远地区盗贼群起,成了刘彻心窝中的蚂蚁,搅得刘彻心烦意乱。为了把盗贼浇灭在萌芽状态,他为此发明了又一个法律,此法名为沈命法。

沈命法极具杀伤力,他规定某地区如果出现盗贼没有发觉,或者发觉后没有及时剿灭,地方两千石以下官员全部诛杀,连根草都不留。

此法一出,那些官员还不是玩命的清剿。如此,刘彻还不放心,为了监督地方官员搞治安工作,特地任命一些御史,身着绣衣,下到地方充当钦差,人称绣衣御史。

也有一些心肠比较好的官员,如暴胜之,绣衣使者王贺。暴胜之做郡守的时候,为了追捕盗贼,他手持板斧,威震州郡,别看他提着板斧搞治安,却从不以杀人为乐。

另一位菩萨官员王贺老兄有句自嘲地话,“听说活千人,子孙可得封,我已经活了不下万人,我老王家从此要兴盛了。”不要以为他在说玩笑话,老王家确实从他的孙女王政君成为皇后起,开始兴旺发达,王贺的重孙子王莽甚至连龙椅都挪到自己屁股下了。

不过,这样的菩萨官员毕竟是少数,其他地方的盗贼就没那么幸运了。

因为在刘彻亲自挑选的绣衣御史当中,混蛋居多,菩萨居少,这里面就有一个名叫江充的人,搅出了刘彻治下最匪夷所思的一大案。

江充本名江齐,原是赵王刘彭祖的门客,因得罪了赵太子刘丹,逃到长安,更名江充,告发刘丹跟他的姐妹**,刘丹因此入狱,而且被剥夺了继承权。

刘彻平生阅人无数,看人一般**不离十,但是他却在江充面前看走了眼,江充容貌壮伟,像个正人君子,其实他的心肠可并非如他的相貌一样。

刘彻也不傻,他看人是八分九分,还有一分两分得看表现,江充是个聪明人,他主动请求出使匈奴,为自己争取至关重要的一两分,想要让刘彻看到他并非一个绣花枕头,而是可堪大用的人才。

江充出使匈奴很成功,回来后即官拜直指绣衣御史,在拜为绣衣御史后,他的表现更博得了刘彻的信任。

绣衣御史主要是搞治安工作,同时兼有督察近臣贵戚的职能,他就像刘彻在长安的一双眼睛,让人看着都害怕。

江充充当着刘彻的耳目,除了对刘彻负责,对任何人都不讲情面。

数年前,也有个人,如他一样,除了皇上的脸色谁的都不看,后来这个人被证明是个忠心耿耿的好官,苍鹰郅都。

若要以为江充就是郅都第二,那就大错特错。

江充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了驰道上。所谓驰道,是只有皇上的车马才能用的,任何人没有皇上的特许,想在上面飙车,都是犯禁的事。事情可大可小,就看刘彻的心情。在江充之前,这样的事情都是少见多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的事情,长安城的王公贵族,哪一个不是以车马代步的,让他们走路去宫里,比让他们死还难受。

江充之所以把精力放在这里,因为据他观察,驰道上属于犯禁的高发地,看谁不顺眼,只要在驰道上蹲几天,管保一抓一个准。

江充不但把驰道作为自己主抓的片区,为了震慑犯禁分子,他特地奏请刘彻,如果再有人犯禁,马车没收,人送到北方去跟匈奴人作战。

刘彻的自尊心,愈老愈强,疑心病变重,有如此维护自己尊严的好办法,他自然举双脚表示同意。

这可苦了那些贵戚们,以往大家好说话的时候,哪个不是在驰道上飙车?如今闪出来一位江姓大爷,可谓软硬不吃。

无论态度好坏马车都没收,态度横点的直接就被关在宫门内,等候发落。

这些人细皮嫩肉,哪吃得了这些苦,就到刘彻面前求情,表示情愿多出点钱,不愿去边境。刘彻觉得这个提议非常好,别看他富有四海,可他的裤腰带里缺钱,缺得十分厉害,看在钱的份上,也就同意了,而这个增收的功劳,刘彻算在了江充的头上。

江充接下来的升迁跟太子有关,太子家人在经甘泉宫犯了驰道禁令。要是江充识相,他总该开个后门,就当什么也没看见,什么没听见。毕竟是当今的太子爷,未来的皇上,得罪他可是没有好果子吃的,再者,当今皇上年事已高,说不定明天就翘了辫子,你何必这么认真?

可江充不是这么想的,他比谁都清楚,刘彻是个奇怪的人,而且,他知道,刘彻并不特别喜欢现在的太子,也就是说,他冒这个险,不一定会输。

江充一如往常一般上前喝止,没二话,人可以走,车马没收。太子刘据得知此事,派人给江充递话,说此事最好不要让皇上知道。

没想到江充一口拒绝,将事情如实上奏,刘彻看到江充的奏报,高兴的不得了,他对江充赞不绝口,“人臣理应如此啊。”于是,他把江充升为水衡都尉,江充也名震京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