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节:刘恒登位(2 / 4)
天意民心,有违诸侯本意,当此之时,我王贤圣仁孝闻于天下,而且在高皇帝儿子中居长,自然是天子的不二人选。所以,臣以为大王不要怀疑,而应早作准备,入京承继大统。”
宋昌的长篇大论说完,便听得不少属臣按捺不住,马上附和起来。
刘恒虽说心中欢喜,但表情却木然,毕竟是宋昌一家之言,情况未明之前,还是不能急于表态,他摆摆手道:“到此结束吧!”说罢,飘然而去。
刘恒离开议事厅,加快步子,向太后寝居而来。
刘恒这些年养成了习惯,每有大事,便会向母亲禀报。在外人眼里,刘恒对于母亲还存在着依赖心理,但刘恒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是对母亲的一种孝顺,一种敬重。打从懂事之日起,刘恒就明白,母亲这一生受尽了苦楚,她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自己的身上,她含辛茹苦养育自己,想尽办法保护自己,为了自己的早日成才,她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与精力。当刘恒明白这一切的时候,他就暗暗发誓此生要好好孝敬自己的母亲,他也曾经为母亲的冷遇愤愤不平,但是母亲的平和叫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心态平和,冷静对待,反倒有所收获。高皇帝的宠妃当中,除了母亲之外,都没有好结局。每每想到此,刘恒便十分敬服母亲,她为了儿子平安,宁愿默默承受漫长的冷落,依然从容应对,不争不抢。
如此豁达的人生态度,却偏偏体现在一个倍受冷落的妃子身上,就这点说来,刘恒对于自己的母亲也是敬佩万分。
刘恒一路思绪万千,而又难掩兴奋之情,他想早点把消息告诉母亲,也让她高兴一番。
刘恒到了太后寝居,见到母亲正斜倚在卧榻之上,微闭双目,侍女正轻轻地帮她揉着脚跟。侍女们见代王进来,正想行礼,刘恒摆摆手,示意不要惊扰着太后,他虽然心急,可是在他看来天大的事也没有比母亲的健康更加重要,他放轻步子要退出太后寝居。
正在这时,只听太后的声音传来:“是恒儿来啦!”
薄太后声音和缓,充满着慈爱。
刘恒连忙上前作礼道:“儿本不想打扰母亲休息,还是待母亲歇息完毕,儿再来请示!”
薄太后起身,刘恒慌忙上去扶住,薄太后捶了捶大腿,摆了摆手,侍女们飘然而去,她笑道:“不打紧,人老了,容易困乏,加之深秋天气,时冷时凉,母亲更是困乏。”
“母亲说得哪里话,母亲尚年轻,怎会老呢?要不儿传来医官,给母亲瞧瞧!”刘恒焦急地说道。
刘恒其实并未恭维母亲,薄太后虽身为太后,也只是刚过四十,加之保养有方,并未显老,只是这些年看得生生死死太多,心变老了。
薄太后笑道:“娘知道恒儿孝顺,娘只是感觉困乏,并未生病,稍微歇息就好了!”刘恒的孝顺那是出了名的,薄太后有一次病了三年,而在三年中,无论多忙,刘恒每日必先亲尝汤药,必到病榻前侍奉,在刘恒的悉心照料下,薄太后才渐渐好了起来。刘恒的行为感动了所有人,他的贤孝名声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传遍天下的。
刘恒松了口气,点点头道:“改日,我让王府掌事给母亲购得上好人参,补补身子。”
薄太后依旧一脸慈祥的微笑:“恒儿步履匆匆,有甚事来?”
刘恒拍了拍额头,也笑道:“母亲,孩儿这里有件天大的喜事!”他掏出陈平周勃送来的那片布帛书信,递给薄太后。薄太后看完,竟然也是愣在那里。
只听她喃喃自语道:“莫非真是天意?”
刘恒有点迷惑,“母亲,何谓天意?”
“恒儿不知,二十多年前,有位相士许负,说为娘生儿当为天子,如今不知这帛书是真是假,若是真,则为天意,若为假”,薄太后沉吟一会继续道,“若为假,恒儿当小心周旋才是!”
“母亲,真有此事?莫非是时传天下第一女神相的许负?”
刘恒口中的许负,生于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父亲为河内郡温城县令,据传她出生时手握印有八卦的玉块,秦始皇认为她是吉瑞,给了她家不少赏赐。许负百日便能说话,见到生人如果哭泣,那人便会遭厄运,如果大笑,那人便会有好运。因此,有人认为,许负有天生的看相本领。许负天资聪颖,儿时便懂周易八卦。长大后,找她看相的人络绎不绝。后来天下大乱,刘邦,吕后,周勃等人都曾经找她看过相,而且也也都一一应验。
“正是!只是时过境迁,娘已经忘记此事了。”薄太后依稀想起了过去,不禁泛些泪光,当初青春年盛之时,怀揣梦想入宫侍驾,却不想倍受冷落,生下刘恒之后,她只求能与儿子平平安安享受天伦之乐,那个曾经激励自己的梦想,也渐渐淡忘了。
薄太后缓过神来,轻叹了口气,随即说道:“恒儿,此事事关重大,为娘也不能抉择,既然这是天意,那我们去占卜如何?”
刘恒一听也是十分赞同。
占卜,在那时候是非常神圣的事情,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