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破赵一(2 / 3)
不朽功勋,让一切曾经嘲笑自己曾经看低自己的人后悔。
不管怎样,这一把他是赌定了。
韩信坚定地领着三万杂凑的部队踏上了东征的路途。
张耳的妙用现在就显现无遗。
秦末大乱之后,张耳就一直在赵国混,现在虽然跟刘邦混了,可是人脉还在,赵军当中不乏他的眼线。因此,赵军的一举一动都逃脱不了他的法眼。
张耳的线人给韩信带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让韩信吃了颗定心丸,韩信下令汉军行进至井陉道三十里外的地方驻扎。
据线人报告,陈馀部将广武君李左车建议趁韩信远来疲敝,自告奋勇愿率三万人马抄小路截断汉军的粮道。而陈馀拒绝了李左车的正确建议。
这原本是一个非常有效地策略,难道陈馀会不清楚?
不,他很清楚这是个良策。
陈馀是喝过墨水的,一介平民能封王拜相,没有点能耐是不可能的!兵法权谋虽然不能说是精通,但经历的大仗小仗也不在少数,他拒绝的理由很简单,他太看不起韩信了,不管韩信搞什么鬼名堂,陈馀都坚信自己必定会获得胜利,所以他没有必要去跟后辈费那么多脑筋。在他眼里,韩信乃跳梁小丑尔。再则,打胜这一仗,只会在自己战绩簿上增加一笔:某年某月某日,灭汉军来犯之敌三万,仅此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那要是败了怎么办?
怎么可能败呢?陈馀已经仔细地在心里算过一本帐。
韩信真的敢来,陈馀想从这场战役中获得的只是仁义之师的名声。
所以他的准备很简单,派兵严阵以待就是了,别的什么都不用忙活,等汉军来袭,以逸待劳,一举歼灭。
但这一仗,对于韩信,意义却大不一样。
他若能打胜,第一是声援正面战场;第二是以少胜多,打败名人,从此扬名立万;第三锻炼新兵,培养嫡系部队。
所以此战,一定要胜。
可是无论怎么看,汉军都毫无胜算,这些新兵很多都没上过战场,哪来的战斗力?
不能力战,只能智取。
这是唯一的办法。
韩信盯着眼前的地形图,深深地陷入了思考。
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井陉口外有两条河流,这两条河流,一条东西流向,一条南北流向,看起来几乎成为直角,直角之间,有一块半岛型的狭窄地带。
奇正相间,两河相交。韩信嘴里喃喃自语,突然之间他似乎想到了什么。
他又急急忙忙把思绪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理了一遍。
只见韩信皱紧的眉头慢慢变得舒展开来。
终于,他一声大笑。
妙呀,妙呀,天助我也,如此一来,我军胜矣。陈馀老兄,等着吧,我给你准备一盘精彩的赌局,赌注是你的命!
此时已是深夜时分。
来人!韩信唤道。
是!侍卫高声应道。
传张耳,靳歙,傅宽,张苍四人前来议事。
是!
不一会儿,张耳等人来到帅帐。诸将望着韩信的神色,一脸迷惑,遂洗耳恭听。
大帅有何破敌良策否?张耳问道。
韩信笑笑,眼神里充满着自信。
靳歙听令!
末将在!
命你夜半时分率二千轻骑兵,手持红旗,乘夜爬上山头隐蔽好,随时观望我军与赵军交战,如若我军撤退,赵军空巢来追,你则率军迅速冲入赵营,拔掉赵军旗帜,插上我军红旗。
得令!
傅宽,张苍听令!
末将在,命你二人为前锋,率一万人先通过井陉口。行至两水之间,列阵以待我后军前来。切记,此前不可妄动。
末将得令!
韩信对张耳说道:常山王就与本帅一起为后军,坐镇指挥!
众将虽然领了命令,却半信半疑,
韩信见他们一脸迷茫,又说道:陈馀定想一举将我军全歼,我军若全军一齐进入井陉口,赵军则必定来攻,若我军分兵通过井陉口,赵军定不会出击。
一切安排妥当,韩信又下令全军于半夜时分埋锅造饭,稍微垫补下饥肠,等明日消灭赵军再饱餐一顿。
虽然韩信的军令里饱含着他的自信,但是汉军将士却半信半疑。谁都明白,明日之战不管胜负,都避免不了一场恶战,他们中的很多人刚刚加入行伍没多久,就要面对这样一场力量悬殊的殊死较量。
能活着回去吗,也许明天就是自己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天!汉军将士们细细地打点着自己的物品,遥望着亲人的方向,默默地感受着这人世间最难熬的夜晚。
深夜,狭长的井陉道已经扎满了汉军的营寨,小道里的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