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春节2(1 / 2)

加入书签

泪水引厄,念叨通灵,——家人的牵挂太切,会惊动山里的精怪,说不定就迷了猎人的路。

猎人进山忌讳多,当兵吃粮也一样。

牵挂只能憋在心里,化成活下去的动力,而她的牵挂,只能让山顶的风雪当信使,把念想捎给远方的儿子。

此时军营里,宋毅正坐在帐篷里,捏着笔对着信纸愣。

墨迹在纸上洇开个小小的“娘”

字,他刚要往下写,卢安就掀了帘子钻进来:“宋毅,走了吃饭!

今日加菜,那帮饿狼抢得凶,去晚了连汤都剩不下。”

“就来。”

宋毅赶紧把纸笔拢起来,他跟刚子叔学的那点字,写出来歪歪扭扭的,被人看到了总觉得臊得慌。

他把没写完的信纸压在床头,想着回来再续。

主子偶尔能去将军那儿蹭顿好的,他们这些小兵可没这福分,卢安拽着他往外跑,追上前面三个身影——楚云霄、齐俊、云千载,三人跟他们一样穿着灰扑扑的兵服,正往大灶那边赶。

年三十,刚四更天,方莲已经起了。

他们仍然借住宋毅家的屋子,她一动,王春香也醒了,俩人索性把俩姑娘叫起来。

火塘的光映着半成型的供神馍,她们守着把馍蒸透,点上红点,画好供纹,最大的那个馍上还插了根虎须。

宋鱼搭了把手,被方莲嫌笨手笨脚。

看馍快弄完了,她拉着宋红玉回了自家前院,宋虎正扎马步呢,冻得鼻尖通红也没偷懒。

两人也跟着一起练,宋红玉扎马步,宋鱼拔出双刀便开始上下翻飞,借着火光,宋红玉看得惊叹不已。

“鱼儿,我也想学双刀!”

她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那不行,双刀要特殊体质,你不够协调会切到自己,往后你练好了基础,再看看能否学一学剑。”

宋红玉精神振奋,沉马立腰,立刻更认真几分。

天还黑着,宋大山举着火把来了,他要带宋虎去祠堂祭祖。

宋虎飞跑回去换上新衣,一身簇新的棉布衣穿在身上,脚下登着棉鞋,乐得快飘起来,嘴咧到耳根,露出一嘴白牙。

封奎在旁边斜着眼,那模样实在瞧不下去。

宋大山也换了新衣,只是年纪在那儿,没那么咋咋呼呼。

他憋着笑拉住宋虎:“大奶奶,卯正二刻祭祖,供神馍别忘了带,我先领小虎去了。”

“知道了。”

方莲应着,手里正清点供品。

午时要祭山君和兽神,满屋子的肉菜等着拾掇,她和王春香忙得脚不沾地。

“奶奶,正午祭山君和兽神带壶好酒就行,不用备那么多肉吧?”

宋鱼看着眼晕。

有了穿越的经历,她也信了些讲究,可此处的祭拜也太繁琐了,除了祭祖是正常的磕头烧香,打猎来回要祭祀,过年祭山君得用活牲,还得藏起猎刀;明日要拿虎须卜岁,给神弓开光……光想想就头大。

可这是猎人村的老规矩,少一样,猎户们一年都不敢上山。

“那不行!”

方莲拒绝听她的建议,“有酒有肉才叫敬重。”

她将供神馍码进小簸箕,一个个圆滚滚的,红点透着喜气。

院外传来“伯娘”

的喊声,她拿起火把拎起簸箕应着出门了。

“奶奶,路滑慢着点!”

宋鱼追出去喊。

“知道啦,这就回!”

声音已经飘远了。

村里各家的烟囱都冒了烟,馍香混着肉香漫了整个村子。

妇人们端着供品往祠堂赶,祠堂门口宋铁竹安排了几个后生帮忙接东西。

雪还在下,祠堂前却热闹得很,红的供品、黄的火把,映着白皑皑的雪,倒有了几分年景。

送完供馍,方莲和王春香结伴往回走。

祠堂里只许男丁进,此时全村的汉子从刚会走的娃娃到拄拐的老人,都聚齐了。

卯正二刻,牛角号“呜——”

地划破夜空,跟着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炸开了地面的一片红。

祠堂里烟雾腾腾,三排长供桌上摆着二十一个簸箕,每户都带了供品,主要的供桌上猪头插着香,祭祖仪式才算正式开场。

跪拜、磕头、烧香、引灵,还要把新丁介绍给祖宗。

一套流程下来,宋虎的腿都跪麻了,亏得新棉衣厚实,不然得疼好几天。

方莲在家也没闲着,堂屋神龛前摆上了肉、点心和酒。

祠堂的牛角号一响,她就点了香,让宋鱼磕头,给死去的宋刚和何巧送年礼,接着又给祖宗送年礼。

宋鱼心中诧异,为何先给爹娘再给祖宗,看方莲红着眼睛,也就没好开口问。

宋鱼没太多感触,方莲却红了眼圈。

封奎在火塘边磕着松子,偶尔咳两声,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宋鱼瞧他悠闲,忽然想逗逗他:“封伯伯,要不您也给我爹娘烧炷香?收了小虎当徒弟,两家也算是亲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