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暂离(1 / 2)
八月初七,何伯爵踏上了回乡的道路。book.//山越就交给林铁军了。林铁军也要送一送何伯爵,顺带接回他的家人,和那些伤员。至于华思礼的那些妇孺,林铁军也要派人去找一下。不知道他们的情况怎样了。如果他们死了,也只能怪他们的命不好。没死的,能找到就找回来。叛党家眷,按大华律令,都是卖入贱籍。家人在山越的,可以考虑团聚。家人不在的,就另外处理了。降兵之中有很多没有家人,还可以凑合成个家。他们要想回到以前的辉煌是不太可能了。王城暂时空着就空着吧!两三天时间,出不了大乱子。
回乡之旅是急切的。何伯爵带着大军,马不停蹄,八月十一就回到了火舞省。火舞省还有很多人在等着。何伯爵在出兵山越前,让蒙匈骑兵都回去。蒙匈人都听话地回去了。蒙匈人习惯了草原生活,在大华还真是很拘束。其他人可没有动。何伯爵出征山越,情况怎么样?大家都有点提心吊胆。没有朝廷的圣旨,大家也不好随便行军。按惯例,大胜之后,大都要回京城接受封赏。可是何伯爵作为最高指挥官还没有回来,大家都不好决定。虽然有无线电报可以跟何伯爵联系,但是没有紧急情况,大家也不想影响何伯爵。大家就自己找些事情来做。何伯爵不是让伐木队都来了南岭吗?帮着砍树也是一件事情。战争使很多房屋毁于战火,战后重建是需要大量树木的,先砍伐一些准备着。南岭的地方行政也需要完善。那些以前有作奸犯科的村长乡长,不适于继续任职,需要重新选举确定。何伯爵以前做出了榜样,现在就是扩大化的时候。华思礼及其手下逃亡,他们留下的产业何其多,也需要清点盘整。现在正是地方权力空虚的时候,最好清查。要是等待以后,那些贪官一来,就不好办了。时间拖得越久,一些罪证就会被湮没。这样一来,大军还有的是事情可做。
何伯爵回来的时候这些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何伯爵听到众人的报告,觉得很满意。大华就是需要这些会主动找事情来做的人!做错一些不可怕,纠正就是了,最怕的就是什么都不做!何伯爵查问了一下物资,关外府又送来了一些,完全够用了。何伯爵电令,关外府送一些弹药到京城备用,龚德胜负责在京城外找一个地方存放。何伯爵就召集各位将领,下达了最新指令:挺进京都!
要想到京城过中秋是不太可能的。大军行进不像少数人。现在也不用打仗了,用不着兵贵神速的方针。何伯爵粗略计划,八月二十赶到京城外,二十一日进入京城。不出意外的话,二十二就可以参加早朝。当然皇上是不是举行早朝,是不是要召见他,不是何伯爵能决定的。大军只能停留在京城之外。为了让朝廷有所准备,何伯爵这次主动传书京都,报告了胜利的消息。何伯爵还让人用快马向京城递交了战报。战报叙述了他进攻南岭以来的所有战斗,征服山越的经过。不过,华思礼的死因做了修改。战报中,华思礼是走投无路自尽身亡的。
战报送走之后,何伯爵又想了想,他让大军向京城进军,自己要离开一下。王勇是随军军职最高的人,他只需要跟王勇说一声就行了。王勇听说何伯爵又要单独离开,心里很疑惑:“何大将军,你还有什么事吗?”何伯爵平静地说:“八月十六是弄琴的七七日。”
民间有祭奠的习俗,人死后,亲属每七天设斋会奠祭(或称追荐)一次,前后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民间俗信对此尚有种种讲究,如第一个“七”称头七,例由儿子为亡父(母)设木主焚纸钱,延请和尚诵经;二七则请道士还受生经;三七、四七俗称“散七”,可由外甥、侄辈来做;五七倍受重视,另有“回煞”仪式;六七由女儿备酒饭,无女则由侄女;七七称“断七”,由丧家供奉酒菜祭奠,并诵经除灵等。何伯爵最初计划出征山越的时间表,就包括了要在七七祭奠弄琴。可是由于华思礼提前撤入大山,设下陷阱,不易攻打,耽误了几天时间,导致何伯爵的计划没能及时完成。弄琴埋在迎风府。何伯爵本来计划运回关外府安葬的。花青阳认为,人死如灯灭,天气太大,就在清风观附近安葬。现在已经是八月十一晚上了,要在八月十六赶到迎风府有很大困难。因为没有关外府那样的路。火舞省的道路更是坎坷,速度连关外府的一半都不及。火舞省到迎风府,最近的路是直走,穿过镇山省,再穿过盛京。可是皇上一直在想把何伯爵控制在手中,何伯爵就不能这样走,而是绕过京城。路不是那么好走,又增加了路程,就很难赶到了。
王勇说:“何大将军,来不及就以后去祭奠弄琴姑娘吧!你的安全要紧!”
“不!我决定了,一定要赶在当天到。”稍停了一下,何伯爵继续说,“华思礼的人头祭奠弄琴之后还要送到京城。我到了京城之后会有许多事,就很难抽时间祭奠弄琴了。今晚休息一天,明天一大早就出发。我用摩托车,所有三轮摩托我都带走,再带一些两轮的,每辆车两个人,轮番休息,日夜兼程,五天赶到不难。你要做的是把队伍都带到京城外,我会与你们会合的。你放心!我对自己的安全看得很重。不是我自夸,当今世界,没有其他人不会有什么。没有我,社会就不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