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疑惑(2 / 2)

加入书签

猎人出身,基本上都是见过血的将士,战斗力远远超过中都五省的将士。何惜生还传书普渡寺的武僧退出宫廷。经过详细调查,只查到两个大内侍卫有问题,宫廷的安全倒是不用担心了。自己找法严那个老和尚,要求武僧出征平叛。法严居然拒绝了,说什么僧人戒杀生,戒争斗,既然出家,就不问世事,不能随便出征。在南岭和东土有很多寺庙,其中多数僧人只研究佛经,不习武功。惹火了叛军,会那那些僧人出气。只要平叛成功,朕一定要把何惜生碎尸万段,诛灭九族!大华全境也禁佛!把僧人完全杀光!政王也是没用,居然拿一个臭小子都没有办法!亏朕这么多年来对他恩宠有加,北疆不上缴任何东西,他提出的建议也从来没有批驳过。以后不能这样了,就让他做个太平王算了,北疆也要大量征收赋税。

镇山省和朝阳省传回的消息,朝廷的军队节节败退,叛军步步紧逼!照这个速度,叛军用不到一个月就会打到京城!这还有大半的时间是在路上行军!京城围墙高大,又守得了多久?叛军一时攻不下京城,就会从四方把京城包围起来。户部做出计算,京城的粮食节约使用,可以吃上一年,但一年后又怎么办?另外,那只是粮食。马料和柴禾无论如何也用不到一年。还有军饷,更是远远无法支撑!皇上很想把范仲达撤职问罪,可是又让谁来做兵部尚书?朝廷还真不好找懂得军事的人才。文定国死得太不是时候了!你晚死几年,培养出几个接班人出来,朕就不会这么忧心了。或者你早几年就用心培养接班人,也不会让朕这么难过。今年武举,后来查出水分太多,武状元居然大字不识几个,笔试战略是别人代笔的!太平日子过久了,老的一批死的死了,没死的也无法上战场了;小的一批没有经历过生死征战,提笼架鸟是行家,打架斗殴还行,一上战场就两腿发软,两军还没接触就转身逃跑。将领一跑,战,顶多是小规模的,几千人的战斗。守城战也不怎么样,一座城最多能守两天。伤亡不大,就弃城逃亡。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禁军还没有投降叛变的。当然这里面有他听信范仲达的建议,把禁军将领的家人控制起来的缘故。

皇上完全没有从自己方面找原因。如果他不重用冯家和郑家的人,对郑家和冯家人结党营私不睁只眼闭只眼,贪官不会那么多,朝政不会那么**。如果他有铁的手腕,严格教育皇子,皇子就不会那么不中用。如果他不是贪恋权力,早日确定太子,并加以培养,就会少很多事情。如果他早日让文定国退居二线,不管那么多杂事,专心培养新人,多少也能培养一些。如果禁军将领不是来源于世家子弟,而是不计出身,论优选拔,战斗力也要强上几倍。尤其是地震的时候,他按照北疆的提醒,提前准备防震减灾,不关闭救灾通道,事后积极救灾,民心不会丧失那么多……可惜,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如果,事情已经摆在了眼前,叛军已经节节逼近,大华已经天下大乱,名存实亡。

太后几经打击,也已经病倒在床,无法站立了。御医多方诊治,还是没有效果。心病还须心药医。哪里找得到心药呢?冯皇后老实多了,不吵不闹,每天老老实实地呆在宫中。郑宝儿苦闷不已。华存孝被关入宗人府,她也就失去了幸福的源泉。

(ps:今天才发现第322章《拒绝》被隐藏了,现在没办法修改。我只好发在我的qq空间里。要看的朋友请到我的空间去看。qq1192673083。)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