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传单(1 / 2)
最后张志祥补充。book./九月初五接到京城传书。京城的救援队伍已经动身,其中有上千普渡寺的高僧!他们还带来了京城的募捐一万五千余两,据说以后还有。要求我们隔雪省做出计划和监督,必须完全用于救灾,一切开支由普渡寺的僧人负责。估计今天就能到达灾区。我们必须实地调查,做出切实的救灾和重建计划。希望大家都建言献策。
有一条张志祥没有说,那就是华存孝要求请赵青山去京城给文定国治病的事。张志祥接到传书就转发给迎风府。一来一去,耽误了一天,迎风府回信,赵青山不去。赵青山表示,生命无高低贵贱之分,京城只有一个文大元帅,可是灾区有数万灾民。去一趟京城,耽误至少好多天。如果文大元帅到灾区来,他可以诊治;他手里也有一些高价药物可能对文大元帅有用。不过他不敢保证是不是有效,也必须先拿钱才行。张志祥也只好婉转地把意思传回京城。相关人员会怎么做,可不是他能决定的。
与会人员都没有任何意见。当然就要安排执行。
九月初八,隔雪省算是迎来了一场大丰收。这一天,一共扣留了一千余辆来自百胜省方向的马车。一辆马车,只算马和车,价值就是好几十两,货物不同价格不同,平均也是几十两,加起来就是一百多两。车夫和负责销售的人不好算钱,就暂时不算。隔雪省至少可以收获二十万两。这还不算完。因为消息没有漏出去,接下来几天肯定还有冒充何伯爵手下的商队到来。隔雪省暂时也不会发文要求百胜省协助查处,那样不是断了财路吗?罚款也还要等有空的时候来斟酌确定,反正不能让某些人觉得太轻了,也不会让人倾家荡产,没有活路。人人都想发财,就看你是不是违背了朝廷律法,是不是有那个头脑和运气。何伯爵挣钱了啊!人家何伯爵可是严格遵守朝廷律法的。何伯爵发明的有些机械,把专利交给了百胜省,自己使用还是老老实实地出了使用费。何伯爵说得好:“钱多钱少,要靠自己努力找;长说短说,不能挖国家墙脚(方言,读音jio,普通话没有这个读音)。”
这件事最后结果,有人统计,隔雪省一共收获六十多万两,极大地缓解了灾区重建的压力。因为很多是小商家,只能准备少量辆马车,货物销完后再来第二趟,没想到第一次就血本无归,还得偿还银行的贷款。当然不还也可以,当时有抵押的,损失会更大。
义王是当世枭雄,做事也是几方面着手。
何伯爵这方面,拉拢不太可能。首先就是不好找机会,何伯爵平时不离开伯爵府,不接待没有关系的人。其次,不好找出面的人。义王在百胜省的人有潘杰、舞柳,还有高进宝安排的顾尚全等人,这些人都不够分量。打击也不可能。何伯爵的身份特殊,有特员身份,却基本不用这个身份办事,政王爷对他也是很放任;何伯爵还是佛门的山门护法,连皇上都得礼让三分。刺杀更不可能,何伯爵身边的高手越来越多,他的手段也千奇百怪,近万蒙匈人都栽了跟头。现在只能是慢慢查探他的技术。
挣钱方面。义王的经营多而杂,甚至无所不用其极,很多都是牵连甚广,想整理也麻烦。这两年周兰山、潘杰、顾尚全都在百胜省损失惨重,入不敷出。最近到隔雪省灾区经商还没有见到结果,估计会挣一笔。
军队方面,东土三省的高级将领现在都已经是他的人。他一直想拉拢禁军。可是很不容易。禁军只受皇上调派,每年都要换岗两次,平时根本不跟外界接触。兵部也只有协助配合,补齐编制,提供军需。因此禁军才会成为大华最精锐的部队。文定国当时买蒙匈马也不好多买,基本是留在京城训练。
朝廷方面,一直是义王关注的重点。朝廷中他或明或暗拉拢了不少的大臣,三个皇子的侍卫中都有他的人。这段时间朝廷里的任何情况,他都很清楚。
众所周知,华存孝是前皇后裕皇后的儿子,是当之无愧的嫡长子。裕皇后出事的经过,他是清楚的,甚至在其中推了一把。冯皇后肯定不希望华存孝继位,要推出华存悌来继位,所以皇上十几年来避而不提立太子的事。现在只要把这件事提出来,肯定会
经过义王示意,其手下御用班子终于写出了一份告天下百姓书。这份告天下百姓书中写道,当今皇上失德,违背大华祖训,独断朝纲,迟迟不立太子。北疆何伯爵惊才绝艳,才情倾天,完胜蒙匈,功勋卓著,发明众多,造福百姓,却无辜受辱,遇刺重伤,还被没收专利,罚俸一年。是故老天接连降下警示。首先七月洪水暴发,人畜受损,房屋倒塌,良田受灾。谁知皇上不思悔改,置若罔闻,变本加厉。北疆示警,隔雪将震,皇上意图遮挡天意,封锁北疆警讯,只顾个人安危,匆忙出巡镇山省。老天终于降下前所未有的地震,致使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上天又出现天狗食日,然而皇上还流连花天酒地,关闭救灾通道,置灾区百万军民于不顾。军神文大元帅,重病卧床,求北疆医神赵青山医治而不可得。这样的皇上还值得大华百姓效忠吗?何伯爵当世奇人,早就说过,人当忠于大义,孝以仁慈,不能愚忠,不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