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灾区重建思路(1 / 2)

加入书签

早在八月二十七,何伯爵接到了王勇的第二封传书。(book./)地震的范围太宽,救援的速度较慢。救援也主要是居住人群集中的村镇,居住分散的乡村只能靠运气了。灾区百姓都很感激政王爷和何伯爵。除了刚到的时候,柴禾和粮食都缺乏不严重,主要缺的是锅碗瓢盆等易碎的生活用具。何伯爵一拍脑袋,暗骂自己愚蠢。

大华是农业大国,隔雪省又刚完成秋收不久,秸秆多得很。地震之后,房屋倒塌,生活用具基本被砸坏了,一些木器也只能做柴烧了。房屋不高,压得不厚实,很容易把粮食刨出来,只要度过了最初几天,粮食就不会太缺。菜地只要不被倒塌的房屋压着,里面的菜也可以食用。

何伯爵立刻传令,蜂窝煤炉和煤油炉暂时停止生产,集中生产活动板房和锅碗瓢盆,木器厂大量制作桌凳箱柜,不要求美观,瓷窑集中烧制生活必须的陶瓷,太平关停止运粮,伐木队停止放做柴禾的小树和树枝下水。

九月初二,刘智升刚离开不久,何伯爵接到了王勇的第三封传书,隔雪省巡抚张志祥希望何伯爵能派人帮助灾区重建。张志祥会随后派人来进一步联系,这里提前打个招呼,希望何伯爵看在灾区的面上接洽一下。

灾区是肯定要重建的。但是怎么重建,需要何伯爵考虑,也要隔雪省出钱。农村居住稀散,百姓可以临时住窝棚。农村百姓要养鸡等牲畜,一家人的房舍多,还要计划晒坝,要占用的土地也比较多。重建早迟影响不是太大。城镇就大不一样了。居住集中,房屋使用比较简单,主要是居住和商铺,只有有钱人才会计划花园等。重建得越早越快,越能带动恢复当地的经济。重建就要优先考虑城镇。这不是何伯爵看不起农民,不关心农民。何伯爵必须从大局出发。大义大义,就是更多人的利益。

确定了优先重建的对象,然后就得考虑怎么重建的问题。大家知道,改建一个城市比新建一个城市要麻烦得多。同样,在废墟上重建一座城市也比新建麻烦。何伯爵希望干脆在原有城镇的附近找地方重新规划设计。当然如果张志祥不同意就算了。为了适应长远发展,也要修楼房。为了尽快让灾民重新住进房屋,楼房就不宜过高。塔吊不是很便宜,要运到灾区也太困难了。另外,没有水厂,没有自来水,也不宜过高。就修个三层吧,加上地下室四层。地面的第一层设计成铺面。

修建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高楼当然是钢筋水泥砖墙。钢筋现在只有关外府才能大量生产。水泥可以在百果省靠隔雪省的边界修水泥厂,关内府也修一个。长途运砖太麻烦了。砖窑只好在灾区就近建立了。那就需要制砖机。碎石也是,把碎石机送到灾区去。

房顶还是用彩钢瓦,速度快些。架子就用木材吧!北疆三省砍了那么多木材,政王爷也同意了放开数量,应该只要是重建的都不计算在内。门窗暂时就不用铝合金的了,现在还无法生产那么多铝合金。

何伯爵慢慢想,尽量不要遗漏。对了,下水道!还是使用陶瓷管道。沼气池也要加在设计之中。大体方案就这样确定了。具体设计,就交给卢海川吧!他们卢家有很多设计人才的。培养人才就要放手让他们设计,不合适再修改,这样才能进步。

何伯爵传信让卢海川到伯爵府走一趟。卢海川可没有专用的马车马匹,现在运输队的马车也很忙。卢海川凑巧碰着一辆从灾区回来拉救灾物资的马车,就在九月初二的晚上赶到了落马坑。

何伯爵把任务交给卢海川后,说:“海川,有问题吗?”

“设计没有问题。灾区重建什么时候开始?”

“我不清楚灾区的情况,隔雪省也没有来人。我估计就是这几天隔雪省就会来人了,细节问题也要你们去谈。只要谈好了,重建当然是越快越好。冬天快到了,我们尽力让灾区百姓能在新居过年。”

卢海川为难了:“何伯爵,我打算把淘河的挖掘机调到太平关。可是灾区只有两台挖掘机,恐怕不够。既要完成太平关的建设,又要支援灾区,这些都要尽量在年底完工,恐怕工匠不够用。另外,水泥厂要你打招呼才行。”

何伯爵考虑了一下,说:“水泥厂的事不需要你过问,我要先跟当地官府联系后另外安排人负责。百果省修路,挖掘机使用应该差不多了,可以调用一些。这是你的管辖范围。工匠嘛,我让人跟霜林省和百果省联系,尽快招一批工匠。找好了他们会直接交给你,让你调配。力工可以在灾区找一些。”

“又要增加人,这居住恐怕很困难。快冬天了,特别是晚上,草棚里受不了。生病了不能干活,我们工程队还要负责。”

“没关系,昨天蒙匈人才给我送来了一些帐篷,过几天他们还会送来帐篷和毛皮等。”

“蒙匈人?我知道了。何伯爵,他们都在猜测你是怎样再次完胜蒙匈人的。我也很好奇。”

“呵呵呵,他们想怎么猜就怎么猜。这是公事之外的,我没闲心慢慢告诉你。这府上的人都知道,你随便找人问就可以了。不过你知道后可不要乱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