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施压(1 / 2)

加入书签

政王爷也有点埋怨自己。去年发现何惜生这个人才之后,就该把他拴在自己身边,把他一直留在王府,不答应给他证婚。当时女儿是小了些,还没满十五岁,也可以给他们订婚啊!今年年底,就十六岁了,明年就可以成婚了啊!或者,一直不提拔他,不重用他,不厚赏他,让他一直做个铁匠,也不会有这些烦心事。不过,那样,自己还是华思政吗?以公正驰名的华思政吗?矛盾啊!

政王爷再次深深地反省自己。自己施行无为之治,现在已经证明是错了。十几年下来,北疆依然贫困不堪,人才凋零缺乏。如果自己有何伯爵那样的眼光,那样的智慧,北疆还会是这个样子吗?说不定早就是大华最富裕的地方。不,不仅仅是北疆,整个大华都会跟着富裕起来。政王爷心头一震,当今天下,居然找不到一个能与何伯爵相提并论的人来!不论是文采、智慧、眼光。文定国大元帅的话又在耳边回响,不能为我所用,就将他杀了。可是现在的何伯爵容易杀掉吗?暗杀是不太可能了。刘智升已经说过,他在落马坑的府邸根本不可能潜入。就是调动大军,也不太可能一时半会儿攻进去。还有,可能调动大军吗?何伯爵现在的影响已经更大了,完全超过了自己。一旦调动大军,必然引起民变,甚至可能兵变。当初何伯爵受辱的时候,他的影响还远远不及现在,军营里就有不和谐的声音。

王妃也确实努力了,教导华樱要做淑女,还到处去探访合适的少年男子。近段时间,华樱也确实有了一些起色,也不怎么撒娇了,手工也有点像模像样了。可是,北疆还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要是何伯爵那样的人才早出现五年,说不定北疆的人才也会随之涌出不少来。刘智升的儿子才跟随何伯爵的时间多久啊,就已经显示出一些不凡之处来。可惜他们都太小了。女儿已经到了适婚之年,他们还有好几年。

回太平关的路上,政王爷思量了很久,抬起头来,看见华樱还在那里沉思,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她在想什么?不言而喻,她在想那个可恶的何惜生!政王爷的火气一下子窜上来,然后又很快地压下去。

政王爷轻柔地说:“樱儿,在想什么呢?”

“没……没想什么。”华樱的脸涨得通红。

这不是欲盖弥彰吗?政王爷的心里乱得很。算了,华樱还小,还没满十六岁。以后还有时间慢慢转变。实在不行,到时就送回京都,让皇上赐婚当今天下才杰。我不信,整个大华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每三年一次的科举,还有十年一次的武举也不久了,那些人为了功名,没有多少会早早安家的,从中选出那么一人应该不算困难吧!

一行人回到太平关,张志祥却并没有直接回巡抚衙门,而是跟着到了王府。这是政王爷早就吩咐过的,有什么事情回来再说。

华樱去看王妃去了。今天那么多稀奇事,华樱要跟母亲分享。政王爷和张志祥到了客厅。赶路近两个时辰,大家都有点口渴了。喝了两口茶,张志祥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没办法,他是百胜省最高行政长官,专程参观后不说出一些东西来,政王爷会看轻他。即使他不久就要任满离开此地,甚至有人抛出了绣球,但是如果政王爷刁难的话,根本就没有升迁的指望,甚至被打入候补,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出头。也有人露出了打压何伯爵的愿望。只要显示出了自己的水平,政王爷再美言几句,进京做侍郎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张志祥说:“政王爷,我们今天看到了何伯爵修的学校和道路。不过我有点看法,这何伯爵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地在无形中向我们施压。”

“哦,怎么这样说呢?”

“以前,百姓全民识字是所有人的捐资,而现在何伯爵是以私人的身份修学校,资金完全是他自己出的。我想以后会有人说,官府无能,连一个私人都比不上。而且我们注意到,何伯爵以后的路只修到关外府与太平府的交界地,不会再往这边修。关外府是何伯爵的家乡,何伯爵富贵不忘家乡,为家乡做出一些贡献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就把我们推到了悬崖上。一条路,两边截然不同,百姓会说些什么?何伯爵把他在太平关的府邸拆了,修什么望兴楼,还高达六层,这也不是扫我们官府的面子吗?”其实张志祥还想直接说,何伯爵居心不良的,想了想,还是没有说出来。

政王爷当然知道何伯爵为什么要修那么多房子。何伯爵早就告诉刘智升了,他要备战,接收将来战争的难民。只是那个马路,有必要修那么好吗?何伯爵一向不做无用的事,谋事长远,或者现在还不到他说出真正目的的原因吧。至少马路修宽了,以后要是蒙匈再来入侵,调兵运粮都要方便些。另外,路边的堡坎修得牢实,就不容易有山石掉下来,阻碍交通,也是好事。想到这里,政王爷说:“张大人,你能为官府、为朝廷着想,也是对的。何伯爵说过,只有找事给百姓做,百姓才能富裕起来。何伯爵的封地上用不了那么多人,他想修什么就修什么。我看,明年的以钱代役完全可以和大华的其他地方持平了。学校的事我们太平关也可以修一座嘛!马路同样也可以修。反正,现在百胜省的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