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 大唐双龙传(熟能生巧)(3 / 3)
赏其才艺,是怜惜其身世,还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想法。
易华伟目光平视前方蜿蜒的小径,脚步未曾停顿,闻言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语气平缓听不出什么情绪:
“箫艺通神,气质空灵,是个妙人。”
易华伟的回答简洁到了极点,仅仅是从艺术和气质层面给予了客观的评价,听不出任何个人情感的偏向,更没有提及石青璇那复杂的身世背景。
师妃暄对他的反应并不意外,却也有些无可奈何。易华伟的心思,深沉如海,根本不是她几句旁敲侧击所能窥探的。转而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真诚的感慨,将话题引开:
“妃暄今日,方知先生不仅修为深不可测,于茶道、琴艺、丹青之上,竟也有如此超凡脱俗的造诣。每一道,都近乎于‘道’,实乃妃暄平生仅见。先生之才,真可谓……深不见底。”
她这话是由衷而发。易华伟今日展现出的种种才艺,任何一项放在寻常人身上,都足以名动一方,而他却仿佛信手拈来,融会贯通。
易华伟听了,嘴角微微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笑容中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味,似是自嘲,目光落在道路前方一株叶片几乎落尽、枝干虬劲的老树上,语气带着一种超乎年龄的淡然与…一丝缥缈:
“妃暄过誉了。世间技艺,无论文武,无非‘熟练’二字罢了。沉浸得久了,见得多了,想不‘精通’也难。”
“沉浸得久了见得多了”
师妃暄暗自思忖,易华伟看起来不过二十许人,即便从娘胎里开始修习,又能“久”到哪里去除非……他驻颜有术,实际年龄远非表面所见或者,他真有某种不可思议的际遇,能于短时间内贯通百家
她自然想不到,易华伟所言非虚。穿越数个世界,累积数百年光阴,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浸淫诸般雅艺;在《笑傲》世界君临天下百年,坐拥四海,收集天下典籍,更有大把时光可供挥霍于这些“小道”之上。
以易华伟历经数个世界磨砺的心智与精神力,学习任何东西都能直指核心,事半功倍。数百年时间,莫说是琴棋书画,便是再偏门的技艺,也足以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于他而言,这确实只是“熟练”而已,早已超越了单纯技巧的层面,融入了对“道”的理解。
易华伟没有理会师妃暄的沉思,继续缓步前行。夕阳的余晖为他青色的衣衫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却丝毫化不开他周身那股仿佛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源自时光长河的疏离感。
师妃暄看着他沐浴在夕阳中的侧影,只觉得眼前之人愈发神秘莫测,心中有无数疑问,却也知道,有些答案,并非急切间可以求得。
就在她准备将诸多思绪暂且压下时,走在前方的易华伟却忽然开口:
“妃暄似乎对本座与青璇小姐的交流颇为关注”
师妃暄心头微凛,面上依旧维持着平静:“青璇乃妃暄好友,见她能得遇知音,心中亦是为她欢喜。”
“哦是吗”
易华伟脚步未停,目光依旧看着前方,语气里却多了一丝若有似无的玩味:“只是观你今日言行,与其说是为好友欣喜,不如说…更似一种审慎的观察与衡量。妃暄,你与石青璇这‘好友’之情,似乎并非那般纯粹简单。”
易华伟微微侧首,眼角的余光扫过师妃暄瞬间凝住的脸庞,淡淡道:“慈航静斋传人,心怀天下是好事。但莫要将这份心思,过多浸染到这般清雅之地,亦莫要……在本座面前故作聪明。”
此言一出,如同暮色中骤然掠过的一丝凉风,让师妃暄身形微不可察地一僵。她张了张口,想要辩解什么,却发现在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眸注视下,任何言辞都显得苍白无力。
易华伟并未动怒,甚至语气都算不上严厉,但那平淡话语中蕴含的洞察与警告,却比任何疾言厉色都更让她心惊。
易华伟收回目光,不再多言,继续悠然前行。
师妃暄默然跟上,心中却波澜起伏,再难平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