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最多撑两个月(1 / 2)

加入书签

再这样下去,最多撑两个月。”财务小王私下对陈浩说,“张总已经在考虑解散公司了。”

陈浩没有说话,而是认真研究起公司的投资组合。

一周后的例会上,张伟宣布了一个坏消息。

“恒丰制造决定撤资,我们损失了最大的客户。”张伟的声音很疲惫,“大家可以开始找新工作了。”

办公室里一片沉默。

“等等。”陈浩站起来,“我有个想法。”

所有人都看向他。

“恒丰制造为什么撤资?”

“因为他们觉得传统制造业没前途。”张伟苦笑,“确实如此,现在都在搞互联网,搞高科技。”

“那我们为什么不去找高科技公司?”

“你以为我没想过?”张伟摇头,“那些公司门槛太高,我们根本接触不到。”

陈浩从包里拿出一份资料:“杨志的星辰电子,怎么样?”

办公室里再次安静下来。

星辰电子是一家刚起步的科技公司,专门做智能设备的芯片设计。公司规模不大,但技术很有前景。

“你认识杨志?”张伟有些不相信。

“算是认识吧。”陈浩没有详说,“我可以约他见面。”

当天下午,陈浩给杨志打了电话。

“陈总,没想到您还记得我。”杨志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

“最近生意如何?”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不太好。第二轮融资遇到了困难,投资人都在观望。”

陈浩心中一动:“有时间聊聊吗?我想介绍个朋友给你。”

第二天,在一家咖啡厅里,杨志见到了张伟。

三十多岁的杨志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很多,眼圈发黑,明显是长期熬夜的结果。

“杨总,久仰大名。”张伟主动伸手。

“张总客气了。”杨志和他握手,然后看向陈浩,“没想到陈总居然在做投资。”

“准确说是学习投资。”陈浩笑笑,“张总是我老板。”

杨志更加意外了。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杨志详细介绍了星辰电子的情况。

公司目前有二十个员工,主要做手机芯片的设计。技术团队很强,已经完成了第一代产品的设计,但缺少资金进行量产。

“现在智能手机刚刚起步,未来肯定是趋势。”杨志说着,眼中闪烁着光芒,“但投资人都觉得风险太大,不愿意投钱。”

张伟听得很认真:“需要多少资金?”

“第二轮需要两千万,主要用于建设生产线和市场推广。”

张伟倒吸一口凉气。两千万对致远投资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我们公司规模比较小…”张伟有些尴尬。

“没关系。”杨志摆摆手,“我就是想和陈总聊聊天,顺便介绍一下公司情况。”

陈浩突然开口:“如果不是两千万呢?”

杨志一愣:“什么意思?”

“我是说,如果我们能帮你解决资金问题,但不是一次性给两千万,而是分阶段投资,你觉得如何?”

杨志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你们有什么方案?”

陈浩看向张伟,后者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第一期先投资五百万,帮你们完成小批量试产。如果产品得到市场认可,再进行后续投资。”

“五百万…”杨志考虑着,“勉强可以,但这样会拖长整个进度。”

“时间不是问题。”陈浩说,“关键是要稳妥。而且,我们还可以帮你寻找其他投资伙伴。”

张伟在旁边听得目瞪口呆。五百万对致远投资来说仍然是个大数目,但至少不是完全不可能。

“需要什么条件?”杨志问。

“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外加产品销售的分成。”陈浩说得很直接。

杨志沉思了一会儿:“可以考虑,但我需要和团队商量一下。”

“当然,不急。”

送走杨志后,张伟拉着陈浩坐下。

“你疯了?我们哪来的五百万?”

“想办法。”陈浩很冷静,“这是个机会,错过了就没有了。”

“什么机会?”

“智能手机的机会。”陈浩认真地看着张伟,“张总,您觉得十年后的手机会是什么样?”

张伟想了想:“应该…更先进?”

“不只是更先进,而是完全不同。”陈浩拿出自己的手机,“现在的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但未来的手机可以上网、拍照、玩游戏,甚至取代电脑。”

“真的假的?”

“真的。而芯片就是手机的大脑,谁掌握了芯片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

张伟被他说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