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商队(1 / 2)
见顾淮安和任梓栎下车,她就想这是一单大生意,听到顾淮安问话,她忙点头不迭,“有的有的,有萝卜白菜冬笋青菜荠菜,客官想吃什么?”
说着,她瞧见任梓栎一手扶着腰,一手搭在腹部,忙道,“小娘子这是有喜了,恰好我家里有只乌鸡,可以炖一锅乌鸡汤,保证好喝又大补。”
闻言,顾淮安就道:“那就一个乌鸡汤,腊肉冬笋,一屉肉包子,两斤猪头肉。”
两人走进去,凌霜已经将正中央的桌子板凳擦干净了。顾淮安陪同任梓栎坐下,那老妇就支使儿媳妇回家杀鸡去了。
凌肖凌敖小四同凌霜坐在另一张桌子上,不多时年轻男人就给他们上了菜。
李清菡三人落在后头,等到他们进了屋。李清菡就径自走到中间,坐到了任梓栎旁边。
一张桌子,三方都坐了人,溟濛就抱着剑站到一旁,那车夫就抢先一步坐到了任梓栎对面。
“这是张藻,”李清菡向两人介绍,“我新招的车夫。”
张藻车夫出身,就靠一把赶车的力气吃饭,方才一路同李清菡车上云雨。可以说,这是他有史以来最酣畅淋漓的一次远行。
人一得意,就会自矜,如今张藻便是如此。
他自傲于自己那话活好,连国师的女儿都愿意雌伏在她身下,回味着方才个中滋味,整个人都有些飘飘然。
顾淮安见张藻入座,正要发作,却被任梓栎拦住。他与她对视一眼,就忍了下来。
当下张藻就招来那中年男人,要了几斤猪头肉,又要大肠猪蹄冬瓜汤,并两屉包子。
店家见他们一个一个长相出众,言谈举止不似寻常人家,故而又送了几盘盐水花生茶叶蛋。
店家都忙活开了,那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就屁颠屁颠跑过来了,到任梓栎面前,摊开手,把几个毛豆递给她。
“婶婶,吃毛豆。”他的小手里放了几个小小的毛豆,连壳也没有剥。
任梓栎正要伸手去拿,就听见张藻来了一句,“脏兮兮的,有什么可吃的。”
任梓栎没说话,将他手中的毛豆接过来,发现是已经煮熟了的,就一一剥开,喂给了小孩。
小孩吃了两颗就不吃了,说了句“婶婶吃。”然后就跑开了。
任梓栎捏了一颗塞进顾淮安嘴里。顾淮安在外都是一副生人勿近模样,冷不防被任梓栎这么一塞,只能咽了下去。
任梓栎见他乖乖吃了,这才把剩下的放到嘴里。毛豆一入口,她才发现这是盐水煮的,不咸不淡,刚刚好。
顾淮安见她眉眼弯弯,就知道她喜欢。任梓栎难得喜欢,顾淮安自然立刻。
“我去问问店家还有没有新鲜的毛豆,一会儿我们带些走,路上你要是想吃,就煮着吃。”
任梓栎不住点头,又嘱咐他,“还要一袋盐。”
等到顾淮安离开,任梓栎才问李清菡,“怎么不让他坐下?”说着,看了眼站着不动的溟濛。
“大家都坐着,他一个人站着着实扎眼。而且到了饭点了,就让他坐下吃饭吧。”任梓栎道。
溟濛是李清菡的人,她不好开口,可大家都坐着吃东西,让他一个人站着也不好。
在外面不比国师府抑或是王府,只是李清菡一直没个表示,任梓栎想了想,还是开了口。
李清菡这才扭头去问溟濛,“你自己找张桌子坐下来,要吃什么自己点,一会儿记我账上。”
溟濛这才扫了李清菡一眼,丢下一句“我有干粮”,就转了出去。
老妇人见有人出去,连忙来问怎么了,是不是嫌饭菜不合胃口。
张藻就抢先开口,“合什么胃口,为什么他们都能吃我们还在等?”
张藻瞪了眼对面桌上的凌霜等人。凌霜回头就朝他吐舌做了一个鬼脸。张藻瞬间一个眼刀就丢了过去。
老妇人连忙赔笑,“这不是天气转凉,饭菜有些凉了。我们正在热,客官等一会儿就好。”
说着,又对任梓栎道:“姑娘,您的乌鸡汤可能还要等一会儿。你们是忙着赶路吗?急不急?”
任梓栎忙起身行礼道:“倒是不急,出门在外,能吃口热汤就不错了。麻烦婆婆了。”
任梓栎自己也在茶摊子上做过帮工,知道他们一家子不容易,她自己反倒有些不好意思。
老妇人瞬间就对任梓栎印象特别好,乐呵呵道:“没事,也不知你们是去哪儿的?我们这条官道来往的都是些跑商的人。有时候还会要些干粮备着上路,所以店里就备了些卤味和简单的吃食。老身瞧着你们不像跑商的,倒像是读书人和那些富家公子小姐。这一路过去,可不好熬呢。”
“我们是去江南轻安镇投奔亲戚的。”
“江南啊。”老妇一拍手,兴奋道,“江南,我们认识一个姓钟的商队,他们就专门在江南和京城两头跑。按理说他们今天也快到了。你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