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人民的意志!(1 / 2)

加入书签

苏晴被对方夸张又真实的反应逗笑了,道谢后目送着这位“幸存者”心有余悸地离开。

紧接着,她拦住了一位看起来稍年长些,像是上班族的男士。

这位男士的回答则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难度”:“游戏是好游戏,没得说。立意、画面、历史考据,都是一流水准。但你说通关率?

唉,这游戏的环境设置太折磨人了。

你能想象吗?模拟的是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作战,你就穿着一身破旧的单薄军装,肚子里饿得咕咕叫,体力条掉得飞快。

你要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向前进攻,刚跑两步,人就开始发抖,视线模糊,然后因为饥饿,体力不支,头发昏,枪都端不稳……那种无力感和绝望感,太真实了。

这已经不是考验操作了,这是在考验我的共情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玩一会儿就得退出来缓缓,太难受了,不是游戏难受,是心里难受。”

这时,一位身材健硕、皮肤黝黑,看上去像是体育生或者健身爱好者的年轻人被镜头吸引,主动走了过来。

“是在聊《金陵保卫战》吗?”他声音洪亮。

“是的,先生您也玩过?”

“玩!天天玩!虽然没通关!”他回答得干脆利落。

苏晴照例问了关于低通关率的问题。

这位猛男兄贵的回答截然不同,他大手一挥,语气甚至带着点豪迈:“通关率?嗐,我就没想过过关!进去游戏图个啥?不就是拿枪干死那群小日子过的不错的岛国人吗?!

系统提示我隐蔽?提示我弹药不足?提示我任务目标是坚守一段时间?我不在乎!

我就知道,身后就是金陵城,就是老百姓!我就没想过会活着退出游戏!每次进去,就想办法多换几个,打光最后一颗子弹,然后壮烈牺牲!

这游戏,能让你明白什么叫‘绝境之下,唯有血性’!”

他的声音引来了几位路人的围观和附和。

一位戴着眼镜,气质文静的女生小声补充道:“我觉得,通关率低本身,就是这款游戏最成功的地方和教育意义所在。

它不是在为难而难,它是在用这种近乎‘残酷’的模拟方式告诉我们,历史真实的战场,比游戏里表现的还要艰难千百倍。

我们操纵角色都无法完成的任务,先辈们是用什么完成的?我们一次次读档重来都难以企及的胜利,他们是在怎样毫无退路的情况下用生命拼来的?

低通关率,恰恰是对历史最大的尊重,它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哪怕能感受到一丝那时的绝望与艰难,都会对先烈们肃然起敬。”

一位中年大叔感慨地插话:“我让我上初中的儿子玩了这个游戏。

他以前历史成绩一般,对那段历史也没什么概念。

玩了这游戏之后,他主动去查了资料,看了纪录片,还跟我说,“爸,我以前只知道他们很伟大,现在才知道,他们伟大的这么具体,这么痛苦。”

这比给孩子们上一百节政治课都有用。”

采访持续了很长时间,路人的回答各异,有的幽默吐槽,有的深刻反思,但核心都离不开对游戏价值的肯定和对先烈的崇敬。

苏晴和摄制组的工作人员也被这次采访深深触动,他们收集到的,不仅仅是对于一款游戏的看法。

更是一次生动的、自发性的全民爱国主义情感流露和历史教育课。

当晚,“蓝海在线”将这次街头采访精心剪辑后播出,标题为——《金陵保卫战》通关率为何奇低?街头采访引爆感人回答:我们无法通关的路,是他们用血肉走完的!

节目迅速再次引爆网络,观众们不仅为游戏本身点赞,更为那些普通路人真挚、坦诚又充满感情的发言而动容。

许多人评论:“破防了”、“这才是游戏应有的意义”、“感谢制作组,让我们有机会以这种方式贴近历史”。

这股来自民间的巨大声浪,甚至也隐约传到了正在紧锣密鼓调整训练计划的黄世安耳中。

他在一次休息间隙,听秘书简单提到了这款游戏和引发的社会现象。

黄世安沉默了片刻,对秘书说道:“看来不仅我们在努力理解先辈,人民也没有忘记。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或许……本身就是一种强大意志力的传承。”

秘书在身后点头:“不得不说,这个沈青山把历史用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受到的反响会有这么大。”

秘书在身后点头附和,补充道:“是啊,司令员。

不得不说,这个沈青山,把冰冷的历史用这种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表现出来,能产生这么大的反响,引发这么深的共情,确实是个有想法、有情怀的人才。”

黄世安目光深远,低声回应:“是啊,我第一次听袁震国说起这个游戏时,也非常惊讶。

不禁在想,怎么会有人比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