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网络不缺脑残,先辈也永远有人铭记(1 / 2)
这股席卷全网、被戏称为“强行军马拉松”的模拟行军热潮,正在各大平台掀起滔天巨浪。
无数玩家前赴后继地踏入那条严寒刺骨、崎岖不平的山路,试图复现那场不可思议的奔袭。
然而现实格外残酷,绝大多数人甚至跑不完三十公里。
虚拟严寒不断侵蚀他们的体力,沉重装备压得人喘不过气,崎岖山路更是让无数人中途瘫倒。
成功者寥寥无几,失败者却遍布全网。
愤怒的玩家们纷纷录制视频,将满腔不满倾泻在屏幕前。
一位游戏区UP主在镜头前气喘吁吁地扯下体感服,满脸通红地吼道:“这数据绝对有问题!背着八十斤装备在零下三十度跑山路?每小时奔袭五公里以上?这特么是人能完成的?策划是不是对数字没概念!”
另一个获得高赞的吐槽视频中,一位军事爱好者直接搬出各种数据图表:“我来给大家算笔账——按照游戏里的负重要求,在那种低温环境下,人体热量流失速度根本支撑不了这种运动量!这数值策划绝对没做过实地测试!”
更有人直接在直播中破防:“老子是国家二级运动员,最多也就扛着三十斤跑了二十公里!这游戏里的人物是超人吗?建议改名叫《科幻世界:星际步兵模拟器》!”
说完直接就往地上一躺。
他们之所以敢如此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上发布这类言论,根本原因就在于至今还没有任何人公布成功跑完这整整七十二点五公里的极限行军视频。
正由于游戏本身热度极高、关注广泛,却暂时无人能够通关,某些急于“吃流量”的内容创作者便看准了这个空子。
他们不再专注于如何提升耐力或理解历史,而是干脆调转矛头,选择用最轻松的方式博取眼球:疯狂诋毁。
他们刻意渲染“数据不真实”“策划离谱”“违背人体工学”,以夸张的表情和激烈的言辞制造冲突,迅速吸引大量同样受挫玩家的关注。
这种言论之所以传播迅猛,正是因为它精准戳中了绝大多数连一半路程都坚持不下来的玩家的心理。
不是我们做不到,是游戏本身“不合理”!
在这种情绪共鸣的推动下,理性分析的声音被淹没,认真尝试的玩家被嘲讽。
社交平台上。
#三所里数值崩了#
的话题迅速攀升。
甚至有人发起联名抗议,要求开发团队重新调整游戏数据。
然而在这片骂声之中,华夏科技却一直没有给予回应,仿佛默认了他们说的。
那些吃到大流量的游戏博主见华夏科技不回应就愈发嚣张,甚至直接给扣了上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帽子。
沈青山看到这不由得摇头,果然不论时代怎么发展,那种没底线,没见识,没自主意识的“脑残”一直都会存在。
“青山,斗音上的热度你看到了呢?”
刚接通,吴昊然就立马提问。
沈青山回道:“看了,都是些跳梁小丑罢了。”
“咳!这些“脑残”诋毁言论越来越过分了,要不要帮压一压热度?或者我让我爸叫人出面封禁一些?”
沈青山微微一笑,语气平静:“不用。事实就是最好的回应。等有人真正跑完这七十二点五公里,所有的质疑都会不攻自破。”
“可是现在还没有人公开通关视频……”
“那就等待。”沈青山的目光投向窗外,“我们要相信,总会有人能够重现那段历史。在此之前,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他忽然话锋一转,带着几分调侃问道:“对了,你跑完这七十二公里没有?”
电话那头顿时语塞,过了会儿才传来吴昊然不好意思的声音:“这个...确实还没有。太难了,三十公里都要了我半条命。”
沈青山眼中闪过一丝笑意,继续追问:“那你怎么不觉得是我数据编程出了问题?”
吴昊然顿时提高声调,假装生气道:“好你个沈青山,把我当网络上那群'脑残'了是吧?”
“虽然现在那段历史确实已经被模糊掉大部分细节,但我好歹也从中了解到一些先辈们的事迹。再说了...”
他的语气突然变得认真起来:“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就能感觉到,你身上有股很浓的爱国情怀。而且你不是那种盲目吹嘘的性格,能做出这段剧情,必定是有历史依据的。”
沈青山握着手机,一时无言。
在这个充满质疑的时刻,听到朋友如此坚定的信任,让他心头涌上一股暖流。
吴昊然话锋一转,又恢复了往常的嬉皮笑脸:“不过老沈啊,看在咱是铁粉的份上,能不能给我降低点难度?七十二公里实在有点难为我这个很少锻炼的人了。”
“想都别想。”沈青山斩钉截铁地拒绝,“想要获得先辈们的成就,就得实打实地去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