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我看见我太奶奶在向我招手!(1 / 2)
就这样,从星期六凌晨到星期天下午,超过三十个小时的连续冲击,东部与南部两大战区的精英们,在虚拟的冰原山岭中轮番上阵,前仆后继。
然而,那冰冷的七十二点五公里终点线,如同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幻影,依旧横亘在所有人面前,无人能够真正触及。
训练记录板上,最优秀的成绩被定格在五十二公里处,那是一支小队在近乎燃烧生命的情况下创下的,随后便因“全员体力耗尽昏迷”而被系统强制退出。
现实的挫败感,如同阴冷的雾气,弥漫在两大指挥中心,也顺着网络,蔓延到了外界。
而此时的游戏设计师沈青山随手刷新着官方论坛下的评论区,那里早已被玩家们彻底攻陷。
热度最高的几条评论,用幽默诉说着他们的“悲惨”遭遇:
“实名举报这模块反人类!背着几十斤的装备在黑灯瞎火的山上跑了大概十五公里,我真的看见我太奶奶在河对岸跟我招手了……她老人家笑得还是那么慈祥。”
楼下回复:“兄弟你这算好的!我和两个哥们组队,三人轮换抬那挺要命的重机枪!结果十几公里后,我们仨整整齐齐晕倒在雪地里,系统提示我们被‘冻毙’…主要尸体还绊倒了好几个兄弟,现在队里都叫我‘害群之马’。”
这条回复一个哥们跑着跑突然直挺挺地栽进雪堆里,一动不动。队友围过去慌得一批,结果凑近了听到打呼噜的声音…兄弟是真的跑睡着了!”
最引发共鸣的一条评论是:“所以,到底有没有猛男跑完全程七十二公里啊?之前模块没开时,论坛里不是一堆大神晒自己马拉松记录、百公里越野赛奖牌,说要用脚丈量先辈之路的吗?这都两天过去了,怎么一个成功视频都没见到?连个到达终点的截图都没有!不会全都……(狗头)”
这条评论
“别问了,问就是腿已废。”
“人在医院,刚下体感舱,医生说我肌肉神经性抽搐,建议我近期远离虚拟极限运动…”
“我宣布,我先辈们是神,我只是个凑数的。”
“世界纪录?在这里不值一提。人类的极限?先辈们已经重新定义了。”
然而,与论坛评论区这种苦中作乐的和谐氛围不同,沈青山的私人斗音账号早已彻底爆炸。
点开私信列表,满屏都是激动地质问和难以入耳的谩骂:
“设计师脑子进水了?这数值是人能完成的?”
“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你做这个模块是为了恶心人的吗?”
“垃圾游戏,纯粹浪费时间!”
沈青山默默扫了几条,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样的场景他何其熟悉,早在当初参加比赛制作《金陵保卫战”时,他就已经经历过一轮又一轮的狂风暴雨。
那时无数人骂他“夸大难度”、“神化战争”、“不尊重游戏性”。
网络就是这样,你永远无法让所有人满意。当一样东西超越了他们的认知框架,第一反应往往不是敬畏,而是愤怒和质疑。
他关掉嘈杂的私信界面,目光渐渐变得坚定。
是时候了。
人在没有亲眼见证过奇迹之前,永远会习惯于用自己的尺度去衡量一切。
他想,是时候放出一点“万岁军”的真实数据了。
沈青山拿起电话,在通讯录中找到标注为“华夏科技-游戏部部长-张宏”的号码拨了过去。
几乎就在响铃的瞬间,电话就被接通了。
那头传来一个既激动又如释重负的声音:“哎哟我的沈大设计师!你总算来电话了!”
张宏的语速很快,透着显而易见的焦灼:“我们这边的客服电话都快被打爆了,官方账号的评论区简直没眼看……全是骂我们脱离实际、异想天开的。你要是再不来电话,我这边真的快要顶不住压力了!”
沈青山甚至可以想象出这位老部长在电话那头抓着头发的样子。
在更新“奔袭三所里”模块前,他就曾提前给张宏打过预防针,明确告知这将是游戏有史以来最艰难、也最可能引发争议的挑战之一,并且要在他点头之前,绝不能透露任何历史真实数据。
现在看来,情况果然如他所料。
“老张,”沈青山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现在可以了。立刻以官方名义,公布‘万岁军’十四小时强行军七十二点五公里的真实历史数据。”
电话那头明显松了一口气,但随即又谨慎地追问了一句:“明白了!所有的数据都公布吗?包括后面阻击战的伤亡和战果?”
“不,”沈青山斩钉截铁地否定了这个提议,“只公布行军数据和背景条件。关于他们到达三所里后,如何以极端劣势的兵力和装备,顶住敌军疯狂进攻并最终达成战略目标的具体战役数据,暂时保密。”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