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1 / 2)

加入书签

小鬼子的飞机刚在阵地上空盘旋完毕,轰鸣声尚未完全消散,步兵便已开始在山脚下重新集结。

这些小鬼子士兵同样显露出疲态。紫金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连续十余次的冲锋已经消耗了它们大量的体力与意志。

每一次向上攀爬,不仅要面对守军猛烈的火力,还要克服陡峭的山势。许多人还未冲到山顶就已气喘吁吁。

而这一次,情况更加艰难。

刚刚下过的那场雨,将整片山坡变成了泥泞的陷阱。

湿滑的泥土黏在军靴上,每迈出一步都要耗费比平时更多的力气。泥土之下隐藏着深浅不一的水坑,一不小心整只脚就会陷进去。

“前进!不许停!”

日军曹长在后方厉声催促,但士兵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恐惧。

它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向上爬,泥土已经溅满了裤腿和上衣,钢盔下的额头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

有人脚下一滑,整个人摔倒在泥浆中,步枪也脱手飞出;还有人因为踩进深坑,一时难以挣脱。

整个进攻队伍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队形也开始散乱。

山坡上的守军战士们敏锐地察觉到了敌人的窘境。

“看!小鬼子走不动了!”

“这烂泥地够他们喝一壶的!”

泥泞不仅迟滞了日军的行动,更削弱了它们冲锋的势头。

守军战士们趁机集中火力,向那些在泥中挣扎的身影猛烈射击。子弹呼啸着飞向步履蹒跚的日军,不断有人中弹倒下,溅起的泥水混合着血水,场面更加凄惨。

日军军官虽竭力督战,却也无法改变大地带来的阻碍。

曹长很快感觉到了对面火力稀疏,“支那军已经被我们打怕了,他们的火力弱下来了!”

“杀给给!”

它的话语让原本恐惧的小鬼子瞬间发现了异常,原本猛烈的火力点不知为何只剩一挺重机枪在点射,步枪声没听到一点。

“板载!”

有了这个发现,鬼子们信心瞬间大涨,嘴里大喊着就开始冲。

我军阵地只剩三十三个重伤兵,三个方位的重机枪点各自留了十人用来接替机枪手,自然是没有多出来的人能用步枪了。

“掷弹筒!”

小鬼子边冲边用掷弹筒锁定机枪点位。

“轰隆—”

我军的机枪点顿时哑火了十几秒,接着又开始扫射。

冲在最前面的小鬼子离阵地越来越近,眼里已经看到了胜利的光,可它们没注意不远处一具同类的尸体

这道身影正是双目失明,全身溃烂的钟腾,他只能凭听觉感受周围鬼子的数量。

直到近处的喊杀声越来越密集,他猛的扯掉引线。

“轰隆隆—!”

方圆十几米内猛的炸开。

那些被炸倒在地的鬼子到死都是懵的。

而钟腾也用自己这条命带走了数十头小鬼子。

这一幕同样发生在其他两处机枪阵地前,每一次爆炸都会带飞一大片小鬼子。

“杀啊!杀光你们这群畜生!”

架着机枪的战士内心悲痛不已,他知道每一次爆炸都代表着一名同胞的死亡,他只能用愤怒来宣泄。

阵地左侧的山坡里,几百战士没有犹豫,飞快的往山下跑,他们要在阵地还没彻底停火前冲到日军阵地的侧后方。

那些阵亡的战士也会在频道内实时汇报小鬼子的冲锋进度。

在日军阵地侧后方约一公里处的密林中,袁震国迅速召集各分队指挥员进行作战部署。

“同志们,我们分成四个作战单元,以游击战术袭扰日军侧后。”

“第一组由我亲自带领,配备轻机枪和手榴弹,负责袭击日军补给线。赵伟国带第二组,全是神枪手,专门狙杀军官和通讯兵。第三组由本地战士组成,熟悉地形,负责设置陷阱和诱敌。第四组作为机动兵力,配备自动武器,在日军撤退路线上设伏。”

他详细交代了每组的具体任务:"记住游击战的要诀:敌进我退,敌退我打。每组配备信号枪,绿色信号表示安全,红色表示需要支援。”

“每两小时通过通讯员汇报战况!"

各组迅速分开准备。

袁震国亲自检查第一组的装备:"小王,你带两个人占据制高点,用机枪压制。小李,你们爆破组在公路转弯处埋设炸药。其他人跟我埋伏在灌木丛中,听我口令再开火。"

赵伟国正在布置第二组的狙击任务:“每个狙击小组两人,一个射击,一个观察。重点狙杀军官和通讯兵。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绝不在同一个位置开第二枪。记住,你们的任务是制造混乱,不是杀敌数量。”

第三组的本地战士李大山正在带领队员设置陷阱。

第四组机动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