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局势紧张!(1 / 2)

加入书签

岛国的计划被迅速执行。

金钱,谎言如同污浊的墨汁,被精准地注入国际舆论的清流之中。

重金收买的“学者”和“意见领袖”们开始在西方主流媒体和社交平台密集发声。

岛国大学的“权威”教授在《纽约时报》撰文:“警惕历史被娱乐化武器化,论游戏叙事对集体记忆的扭曲风险。”

文章避重就轻,只字不提具体史实,却反复强调“艺术夸张”、“煽动民族主义”、“破坏和解氛围”。

同时,一批东南亚和欧洲的“网红”同步发布“呼吁和平”的视频。

核心信息直指华国民众的愤怒是“被引导的非理性宣泄”,强调“历史已成过去,未来需要合作”。

这些声音打着“理性”、“客观”、“反思”的旗号,极具迷惑性,成功在部分不明真相的国际受众中制造了“争议”和“困惑”。

情报调查室精心炮制的“证据链”出炉,伪造的电子邮件显示华国某地方网信办一名低级职员与一个以发表极端言论闻名的网络大V有可疑资金往来和内容指导暗示。

虽然伪造痕迹在专业眼光下漏洞百出,但在岛国外务省不计成本的全球推送、西方部分对华有偏见的媒体配合炒作下,“华国官方操控网络舆论、煽动反日仇恨”的指控迅速发酵。

岸田首相在精心安排的记者会上,手持这些证据,面色沉痛地控诉:“这是华国的网络攻击和污蔑!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践踏!我们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抵制这种危险的历史修改主义行径!”

国际舆论场风起云涌。

原本被华国民众愤怒震撼的部分西方媒体,在岛国伪造证据的轰炸下,开始转向。

头条标题变成了:历史游戏引发中日外交风波、双方各执一词,真相陷入罗生门?、网络民族主义失控,威胁地区稳定?

一些西方政客也出来和稀泥,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解决争议、不要让历史问题绑架当下关系。

看着国际舆论风向的微妙变化,看着游戏公司屈服的声明,岸田首相灰败的脸上挤出一丝病态的笑容。

会议室内,之前歇斯底里的阁僚们也仿佛被打了一剂强心针。

“看吧!华国人除了愤怒的谩骂,他们有什么实质证据?!”一名大臣得意地低语。

“伪造的证据?谁能证明是伪造的?现在全世界都认为是华国在搞鬼!我们才是受害者!”另一名附和道。

岸田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还不够!继续施压!让外务省立刻联络主席国,要求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华国网络煽动仇恨问题’!”

“同时,让我们的媒体集中火力攻击华国网民的‘网络暴力’和‘极端民族主义’!”

在推特、油管、国际论坛等全球性平台上,一场激烈的网络对战白热化。

满腔怒火,拼命转发着各种历史照片、幸存者证词、第三方史料记载。

“铁证如山!小鬼子还想抵赖?”

“看看这些照片!这些档案!你们的祖先就是恶魔!”

“游戏只是引子,真相才是武器!敢做不敢当的懦夫!”

他们试图用史实对抗谎言。

而岛国民众却复制粘贴着那些被收买的“学者”言论片段,反复强调“没有官方档案影像证明”、“都是民间情绪宣泄”、“华国政府纵容网暴”。

每当有华国网友贴出历史图片,立刻就有大量账号举报“内容不适”、“煽动仇恨”,或者用“这只是照片,能说明什么具体事件?”、“来源不明,可能是伪造”等话术胡搅蛮缠。

更有甚者,直接对华国网友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和种族歧视辱骂。

部分受岛国资本影响或秉持所谓中立立场的国际社交媒体平台,开始显现令人愤慨的双重标准。

大量华国网友据理力争、贴出史实证据的帖子被限流、被折叠,甚至被以“违反社区规定,涉及血腥暴力”为由删除或禁言。

而那些岛国水军刷的统一话术、以及被收买的“理性”声音,却往往能得到更高的推送权重。

一些勇敢发声揭露真相的海外华裔学者或独立记者的账号,也遭到了集中的举报和骚扰。

局势在网络空间呈现出一种令人窒息的压制感。

华国民众基于史实的声音,仿佛被一层由谎言、金钱和平台规则编织的无形巨网所笼罩,难以有效传递到更广阔的国际受众。

“我们说的都是真的!为什么没人信?为什么封我们?”类似的愤怒和挫败感在华国网络社区蔓延。

燕京,中枢会议室。

气氛比之前更加凝重,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怒火。

屏幕上分割着画面:一边是岸田在记者会上挥舞伪造证据的丑态,一边是国际社交媒体上华国网友被限流、被围攻、被删除帖子的实时动态,还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