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骡子(1 / 2)

加入书签

众人呼哧呼哧地吃着烧土豆,一个吃完果然就饱了。

杜如晦笑道:“果然美味又顶饿!”

程知节说道:“俺还能再吃一个!”

说着就要伸手去拿,王远说道:“程伯父别吃了,留着肚子,稍后还有美食,这些留给其他人吧!”

程知节收回手,问道:“还有何种美食?”

王远瞥了眼李二,凑到程知节耳边,附耳说道:“土豆炖牛肉,天下一绝!”

程知节眼睛一亮:“当真?”

王远眨眨眼,说道:“恰好,刚才有一头牛从山上摔下来死了,稍后尝尝。

等回去时,给你装上一口袋土豆。”

程知节斜眼看了下王远,一副了然的样子:“嘿嘿,俺懂!”

李二呵斥道:“你们两个嘀嘀咕咕的聊什么呢!”

王远笑道:“陛下,微臣与程伯父商议,各位大家来都来了,等回去之时,每人带一些土豆回去,留着吃或者种到地里都成。”

李二点头说道:“可。”

众人大喜,连忙行礼:“多谢陛下!

多谢贤侄!”

李二问道:“王爱卿,为何没见土豆的种子?”

王远说道:“土豆虽然有种子,但微臣不用。”

“为何?不用种子如何种植?”

王远将民部和司农寺的官员都喊来,让他们一起听,并做好笔记,做为推广之时的注意事项。

“土豆若用种子种下,一般要半年才成熟,成熟的土豆最大不过鸡蛋。

而微臣是用土豆块来种植,先经过脱毒,再切下土豆上的芽点,种到地里就能长这么大。”

“脱毒是何意?”

王远拿起一个土豆,指着上面的芽点,详细讲解了下如何种植土豆。

最后说道:“土豆储存不能太热,否则很快就会青、芽,而土豆芽或青了,会有微毒,除非没有别的食物了,否则这样的土豆不建议食用,倒是可以拿来种地。”

天色渐暗,许小栓跑来,对王远耳语几句。

见王远目光闪烁,李二问道:“生了何事?”

王远拱手说道:“回陛下,小孩子在山上放牛,一头牛不小心摔死了。”

众人顿时鸦雀无声,神色诡异,李二看王远的眼神仿佛在说:朕信你个鬼!

王远愤怒地问道:“谁放的牛?”

“回少爷,是狗蛋和几个孩子!”

“告诉他们,这个月的工钱都没有了!”

“是是是!”

王远笑道:“陛下,你看……这牛死都死了,不如……吃了吧?”

程知节捂着嘴,肩膀一抖一抖的,学着王远的动作,比了个大拇指,偷偷对王远点了个赞。

“哼!”

李二狠狠瞪了王远一眼,也不说话。

“嘿嘿,陛下,天色已晚,不如咱们先回去用茶,稍后就可以用膳了。”

李二对老皇帝说道:“父皇,回去吧。”

老皇帝瞥了眼王远,当先向镇上走去。

这时,拉土豆的车队来了,有手推独轮车和马车。

王远急走两步,追上李二,说道:“陛下,众所周知耕地一般是用牛拉犁,但自从贞观犁出现之后,人力也能拉动犁铧,但我灞远镇这几年耕地却很少用耕牛,并非喜欢人力拉犁,而是有别的畜力比耕牛更好用。”

李二问道:“何种畜力?”

王远一指那几辆马车,说道:“陛下请看,拉车的是何物。”

众人看去,平常没有注意,此时仔细一看,才现了不同。

老皇帝疑惑地问道:“这是骡子?”

王远笑道:“太上皇果然见多识广,准确的说,这是驴骡,也就是公马与母驴杂交生产的物种,比驴大,比马小,却集马与驴的优点,用来拉车拉犁,比牛强多了。

牛也只是耕地时用的上,拉车还不如走路快,除了拉犁,全年还要耗费大批草料。”

早在公元前6oo年左右的古巴比伦,就有由骡子组成的运输队被用于战争中的军粮运输。

而在我国,骡子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据说是从北方的匈奴引进的。

不过,骡子在当时被视为一种珍贵的动物,仅供王公贵族们玩赏,直到宋代以后才大量繁殖作为役畜使用。

杜如晦听出其中含义,开口问道:“贤侄,那公驴与母马杂交出来的是否就叫马骡?”

王远点点头,表示对捧哏的赞同,说道:“马骡就厉害多了,马骡在体型、体力、耐力等都比马强,寿命可达三十五年往上,最高可达五十年。

骡子能够快理解并记住主人的指令,且遗忘率较低。

经过简单训练的骡子,能够准确识别不同的路径、信号和工具。

并且骡子在遇到问题时,还能表现出一定的判断和解决能力。”

“骡子性格相对温和、稳重可靠,不像马那样易于惊吓,对饮水的要求非常低,必要时盐碱水也可以饮用。

其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