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朱瞻基:凉国公好像变了!(1 / 2)

加入书签

让韩望下去之后,蓝武独自回到书房,将那份黄绢圣旨重新铺开在桌案上。

他不由就陷入了沉思之中。

对于这次草原之行,他其实是很满意的。

马哈木这个所谓的草原枭雄,在他面前,不过是一只被拔了牙的老虎。

这一趟看似游山玩水的武装巡游,效果远比一场真刀真枪的厮杀要好得多。他不仅是在炫耀武力,更是在瓦剌所有部落首领的心中,种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

一颗对马哈木能力的怀疑,一颗对瓦剌未来的怀疑。

蒙古人只信奉强者,一个被大明国公堵在家里,连屁都不敢放一个的“大汗”,如何能让那些桀骜不驯的部落首领真正臣服?

马哈木想要强行整合瓦剌,拧成一股绳的图谋,从他不敢在月牙泉动手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彻底破产了。

接下来,大明的主力大军一到,面对的将是一个内部离心离德,士气低落的瓦剌。

这一战,可以说已经赢了一半。

蓝武的手指,轻轻滑过圣旨上“征虏大将军朱高煦”的名字,最后,停留在了末尾那一行字上。

“着皇太孙朱瞻基,即刻启程,入西路军,随凉国公参赞军务……”

朱瞻基。

他怎么也来了?

蓝武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不久前,老和尚姚广孝寄来的那封密信。

信中,姚广孝隐晦地提了一句,皇太孙自西北归京后,性情沉稳了许多,但也对边疆军务,生出了几分畏难之心。

而皇帝陛下,在欣慰于皇孙成长的同时,也对自己这个女婿,第一次产生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顾忌。

帝王心术,制衡之道。

蓝武瞬间就想通了其中的关窍。

朱棣这是在下棋。

太子朱高炽仁厚,深得文官集团拥戴,这是国之储君的根基,但朱棣不希望未来的皇帝,是一个对军务一窍不通的文弱君主。

汉王朱高煦勇武,是武勋集团的旗帜,一把锋利无匹的战刀,但朱棣同样不希望这把刀,失去控制。

所以,他把朱高煦派来东路,主持北伐主力,是给他军功,用以在未来制衡朱高炽。

而把自己和皇太孙朱瞻基放在西路,用意就更加深远了。

这是“陪太子读书”。

是让自己这个大明第一将,手把手地带着未来的皇帝,去亲身体验战争,去建立属于他自己的武功和威信。

更是要让朱瞻基,这位未来的大明天子,对自己这个手握重兵的国公,建立起足够的信任与熟悉。

用自己,来磨砺皇孙的帝王心性,同时也用皇孙,来安抚自己这头已经有些功高震主的“猛虎”。

好一招一石二鸟。

不,甚至是一石三鸟。

“有点意思。”

蓝武自言自语,脸上反而露出了笑意。

皇帝在忌惮自己,但又不得不用自己。

蓝武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他要尽可能的消除朱棣心中对自己的忌惮。

要不然,等朱棣真的到了晚年,谁知道他会做什么事儿!

而这个契机就是朱瞻基。

也是朱棣把朱瞻基送到自己身边的原因所在。

显然这位皇帝陛下也是想要消除心中的忌惮的。

而关键就是蓝武怎么做。

不就是带孩子嘛。

这活儿,他熟。

此次征伐瓦剌,与之前对付鞑靼人完全不同。

鞑靼之战,是破局之战,凶险万分。

而如今的瓦剌之战,是大明携煌煌大势,行碾压之举,只要稳扎稳打,几乎不存在失败的可能。

这确实是给皇太孙刷军功,涨经验的最好机会。

既然朱棣把剧本都写好了,自己这个配角,自然要好好配合演出,让朱瞻基这个主角尽可能的出彩。

三天后。

一队风尘仆仆的骑兵,护送着一个略显单薄的身影,抵达了哈密卫。

朱瞻基来了。

比起上一次见面,他长高了不少,褪去了一些少年的青涩,五官轮廓也变得更加分明,只是那张还算英俊的脸上,带着一丝长途跋涉的疲惫,以及一种刻意维持的威严。

在凉国公府门前下马,看着那块气势恢宏的牌匾,他整理了一下自己身上的甲胄,深吸了一口气,才迈步走了进去。

“殿下,您可算来了!”

人还没进正堂,一个爽朗热情的招呼声就迎面而来。

朱瞻基抬头一看,只见蓝武一身常服,满面春风地从里面大步走了出来,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完全没有半分国公的架子。

“师父。”

朱瞻基下意识地躬身行礼,态度恭敬。

“哎,殿下切莫如此,该是我给殿下行礼才对!”

蓝武上前一步,直接扶住了他,然后认认真真的给朱瞻基行了一个礼。

朱瞻基看到这一幕,脸上顿时就露出了一丝讶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