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开考(1 / 2)

加入书签

方才陆启霖看了看,隔了三间就是茅房。

虽不是所谓的“臭号”

,空气里却残留着若有似无的陈年屎臭味。

这还没开考呢,若是开考后有人如厕

陆启霖紧紧屏住呼吸,暗中盘算着后面几场该如何改善这股气味。

想了想,还是作罢。

考场有规定,异声异气扰人者杖八十。

据说曾有考生在自己的皮肤上抹了点薄荷油,转头就被隔壁考生举报了。

算了,他忍!

就当是隔壁之外有个“黄金屋”

吧。

是个好兆头!

天光大亮,鸣鼓声再次响起。

随即县令魏宇所出之题,由他大声朗诵出来。

没听清也没关系,题目被誊抄在一块题板上,差役举着题板放到了考场中最显眼的位置。

陆启霖的位置看过去,是斜着的,但他目力不错,加上也听清了题目,正襟危坐,垂目沉思。

今日是第一场,乃正试,出的第一道题目也是中规中矩。

第一道制义题目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陆启霖在脑子里一翻,立刻搜索出了原文。

出自《论语?为政》,原文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讲的是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总结归纳,就是上位者应该用以“德”

的方式来施政,实现良好的统治效果。

现代都在用的观点,陆启霖再是熟悉不过,思想政治可不是白背的。

他略一思忖,提笔破题,为政者以德化民,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随即又洋洋洒洒写下了后续的承题,起讲,入题

待写到最后的束股之时,他又将全文升华到圣贤之道、治国大义的层面。

反正他没坏了考试的规矩,直接赞颂当今圣山,但却也借着“借古颂德”

展现了为官理想,更是暗戳戳的吹了一波彩虹屁。

都写成这样了,县令应该能给高分吧?

陆启霖写完,又开始做第二题。

题目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原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主要考得是后面一句,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意思是两项东西都是我需要的,但若是只能取一样,那他选择熊掌。

因为更在乎一个“义”

看到这个题目,陆启霖眨巴着眼睛,有些想笑。

他刚拜师不久,安行给他出的题目就是这个,而他的作答卷子,安行还点头说了句“尚可。”

他那个傲娇师父,能说一句“尚可”

,那就起码是九十分了吧?

得益于每日迅写话本的功劳,陆启霖一气呵成快写完了题目。

抬头一看,约莫快到午时。

眼看着陆陆续续上茅房的人开始多起来,那“醉人”

的味道也越浓郁。

陆启霖虽不太饿,却也怕自己一会再吃得吐出来,便决定吃点东西歇一歇。

他取出被差役捏碎的“干脆面”

挺好的,也不用他自己捏了。

细嚼慢咽了一会,又喝了几口的清水,一边歇一边思考第三题。

这也是本场考试的第三题,以“冬雪”

为题,作五言六韵试帖诗一,要求平水韵“寒”

部。

陆启霖思考了一下,若只是以冬雪为题,作一诗很简单。

可若是想要出彩,则是要花点心思。

前头两道制义题,多年科考下来,很多题目甚至都是差不多的,回答也是差不多的,想要得到高分,并不容易。

他只敢保证自己写的不差,却也保证不了名列前茅。

而对于很多学子而言,他们的作答重心都放在制义上头,并不重视作诗。

虽不至于敷衍了事,却也不会在作诗这一道耗费太多功夫,很多人甚至认为只要对仗工整,言之有物就可以了。

这倒是一个机会。

陆启霖手指在案板上敲了敲,心中有了盘算。

此次县试出题的是县令魏宇。

第一题中规中矩不多说,第二题却是提到了“舍生取义”

的含义。

令陆启霖这个当事人不由多想了一些。

或许,经历“山中人”

一事,县令大人最近有了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而冬雪,一般可以视为简单的雪,搭配梅花来写景抒情。

若是不一般的话,倒还可以理解为另一层意思

比如,清廉似雪,廉洁公明。

想了想,陆启霖写下一诗。

天公挥玉屑,一夜洒人寰。

岭失青螺髻,河凝白玉栏。

松枝穿素甲,梅蕊裹冰纨。

晓陌无行迹,晴窗有照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