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灭门者……王簿!(1 / 3)
河南府衙。
午日的阳光洒在青石板街上,微风拂过一株数百年不衰的老槐树,忽然有落叶轻轻飘落。
李密站在府衙大厅,望着那片飘落的枯叶,眉间微蹙,似有心事。
“落叶……落幕吗?”
枯...
夜辰消散后的第三年,春风再度拂过云阳故城的断壁残垣。荒草间,一株桃树悄然抽芽,枝头初绽粉蕊,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回应着某个久远的约定。
江南小镇的清明灯会依旧年年举行,只是那条升腾向天的光河愈发浩荡。纸灯上的名字越来越多,有些已模糊难辨,有些则新墨未干。老裁缝早已仙去,但他的孙子如今成了镇上最年轻的忆堂执事,每日清晨都会为新逝者誊录姓名,绣于素绢灯笼之上。他总说:“爷爷教我传故事,我便要把这份光,一针一线地缝进岁月里。”
这一年春分,昆仑墟碑林迎来一位特殊访客。
她身披灰袍,脚踏芒鞋,颈间挂着一枚残玉,边缘裂痕如蛛网密布,却仍透出淡淡温润之色。她在无名碑前驻足良久,双膝缓缓跪地,从怀中取出一本薄册,封面写着三个小字??《小满录》。
“娘,我回来了。”她低声说道,“我把您的话,写成了书。”
她是那个曾在冰原壁画前痛哭的女子,也是赵氏遗孤、云阳最后的血脉。五年来,她走遍七十二遗城,寻访幸存老人,搜集口述残篇,甚至潜入守序者旧档,在寒渊之下翻找被焚毁的记忆碎片。她用十年光阴,拼凑出一部不属于正史、却被千万人心口相传的民间实录。
《小满录》共分三卷:上卷记母族流离,中卷述兄长寻亲之路,下卷则是天下无数“被忘之人”的名录与遗言。书中没有帝王将相,唯有炊烟人家;不见刀光剑影,只闻啼哭低语。可正是这些琐碎言语,像细雨渗入干涸大地,唤醒了沉睡已久的集体记忆。
当晚,忆堂长老们齐聚碑林,点燃九盏青铜灯,开启秘仪??以《小满录》为引,唤醒《遗民志》玉简中的深层印记。
当第一行文字由少女亲手刻入石碑时,整座昆仑墟忽然震动。星月为之黯淡,天地归于寂静。紧接着,那嵌在无名碑心的玉石骤然亮起,竹简虚影层层展开,竟与《小满录》内容完全契合,如同两片断裂多年的骨符终于重合。
“原来如此……”一位白发长老颤声感叹,“《遗民志》并非独立存在,它本就是万千个体记忆汇聚而成的灵魂共鸣体。只要还有人愿记、肯说、敢写,它就永不消亡。”
话音未落,夜空中忽现异象。
南天门外,原本沉寂多年的三百星辰再度闪烁,这一次不再是孤立光点,而是连成一片璀璨星图,形似展开的书页,又似一双托举苍生的手掌。星光洒落人间,凡触其辉者,皆有所感??有人梦见童年巷口的母亲呼唤乳名;有人听见战乱年代祖辈临终嘱托;更有甚者,竟能短暂看见已故亲人的轮廓立于月下,含笑不语。
这一夜,天下又有四百一十六人做了相同的梦。
他们看见一名少年独行于大漠黄沙之中,肩扛半截焦木碑,背负破旧行囊。他衣衫褴褛,步履蹒跚,脸上刻满风霜,唯有一双眼睛明亮如炬。沿途所经之处,无论废墟残庙还是荒村野冢,他必停下脚步,取出炭笔,在墙上、石上、树根上一笔一划写下两个字:
**小满**
每写一次,沙丘深处便响起一声极轻的回应,像是风吹过空屋,又似泪滴坠地。
“哥……”梦中有人轻唤。
少年猛然抬头,四顾茫然。“谁?是谁在叫我?”
无人应答,唯有风沙呜咽。
可就在他转身欲行之际,远方地平线上,一道微弱的光缓缓升起,映照出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