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大隋科举(2 / 5)
源,自然就只能自己动手。
于是,各地州府的府衙,几乎空了一半以上。
有些州府的府衙,甚至直接干脆全部被杀光,或是下狱了大半,几乎无法继续维系与运转。
这也是为何,杨广会生出重启科举的想法。
如此大量的官员位置空缺,正是他掌控各地州府的好时机。
“关键的问题是,陛下会不会还有别的想法。”
闻言,在席间与裴炬同坐的另一人,缓缓开口,叹息道:“从我的角度上看,我是愿意陛下重启科举,重用那些考上来的学子。”
“但此前几次科举,先帝对于那些学子的态度......实在是让人有些难以信任。”
那人摇了摇头,眼中有一抹复杂之色。
科举,最开始是隋文帝提出,并且创办定下的。
他在位之时,就曾举办过几次科举。
但通过科举入朝为官的人,几乎没有一个,最后能留在朝堂中。
大多都被封了一个闲散官职,虽然听起来品级高,但却没有任何权柄,只有一身官服。
唯有一人不同。
“所以,明日陛下召见,我希望你能为科举说一些话,毕竟以你的来历,你说的话,会让陛下慎重思索。”裴炬看向身旁之人。
其相貌不显,看着普通,眉宇间有一抹愁苦之气,就像是这间酒楼的账房先生。
他名为王翼,不是这间酒楼的账房先生,但却是大隋皇朝的户部侍郎。
同时,他还是开皇年间第一批通过科举,入朝为官的人,也是目前唯一还留在朝中,居于高位的人。
“此事有些为难我了!”
王翼叹了口气,沉吟片刻,道:“陛下这一次重启科举,是有意推陈出新的!”
“我说的话,陛下未必会听,但作为科举的获益者,我很清楚天下寒门学子的艰辛!”
“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了这一朝!”
“所以,要我出面为他们说话,我自然是愿意,并且责无旁贷的。’
说罢,王翼看向了身旁,眸光中有一抹异色闪过,随即道:“但裴兄贵为裴家之子,出身名门,为何也要掺和到这件事里面?”
王翼这个户部侍郎,乃是通过科举走上来的,一步一个脚印,走的无比艰难。
与之相比,裴炬可不是如此,他出身装家,与当今大十二位镇关总兵之一的山马关总兵裴仁基,乃是同宗同族。
在洛阳城闯下赫赫声名的‘混世小魔王’裴元庆,见到了他都要恭恭敬敬喊一声叔伯。
否则,待得回到山马关,裴仁基能将裴元庆两条腿都打断。
王翼的意思,也很是明显,裴炬又不是寒门学子出身,为何要如此热心科举之事?
“科举乃是教化之功,若能完成此事,甚至成为主持者......我可凝聚浩然正气,一举突破。”
裴炬的神色平静,没有丝毫隐瞒,坦诚的告诉了王翼,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教化之功。
振兴科举,重启科举。
这是真正的教化之功,一旦成功,必然会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同时,作为主持科举和推动的官员,也能凭此获得一份恩赐,是真正属于读书人的机缘。
而裴炬看重的,就是这一份机缘。
&n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