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狄仁杰入学!(3 / 3)
说的工坊细节、运作逻辑一一记录在册,还会附上自己的思考与感悟,比如“分功而作是否能推广到种植、冶铁等行当”,随后将这些内容整理成书信,派人送往长安,呈给李世民与长孙皇后。
虽暂未可知这般工坊模式的实际效率如何,但单看其条理与规划,便让人觉得不会差。
直到此时,萧钰才真正明白,当初萧皇后执意多给萧然分成、坚持拉他一同合作的决定有多明智。
萧然提供的,从来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一套能让生意长久运转、甚至规模化发展的“根基”。
有了这些,兰陵萧氏的茶叶生意,才能真正从“零散的手作”,变成“稳定的营生”。
李丽质捧着记录工坊细节的麻纸,指尖一遍遍划过“分工而作”“功能分区”“工具改造”这些字眼。
萧然所授的工坊模式,于她而言,从来不是“炒茶的法子”,而是一把能撬开大唐民生与国力新局的钥匙。
更让她心头一动的,是这模式对“秩序”的启发。
大唐初定,地方上常有工匠因“无规可循”而争执,或是农户因“不知如何种得更好”而荒废田地。
萧然的工坊里,从茶叶采摘的标准到杀青的火候,都有明确的规矩,连屋子的分区都有讲究。
这般“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若推广到地方管理,比如让里正按“分工”安排农户种粮、养蚕、织布。
让县尉按“规矩”规范工匠劳作,岂不是能少些混乱,多些安稳?
越是思考,李丽质的感悟就越多。
这种模式之前根本就想不到。
李丽质再次提前笔,准备给李世民写信:
【余居栲栳村日久,见小郎君授萧钰制茶之法,初只当是寻常技艺,细察之,方知其藏“成事之序”,非独为制茶设,实可启大唐百业之思,遂记之。
小郎所建茶工坊,与旧日手作大异。
其灶非寻常小锅,改作宽底带风道之形,火温可随炒茶之需调,嫩叶急火、老叶缓火,不致焦糊。
其工非一人包揽,采者专择一芽两叶,挑者专去残梗老叶...
余忽悟:世间事之难成,多在“无序”,若皆能如这般“事归其位、人尽其责”,何愁事不成?
......
对于李丽质的行为,萧然一直知道。
李丽质也没有瞒着萧然,还好主动和萧然讨论,有什么不理解的还会问清楚。
萧然知道李丽质李世民的身份,不会觉得奇怪,这都是情理之中的。
客厅里面萧然又播放起动画片。
现在又多了狄仁杰和阎瑶。
放动画片的时候,李渊和萧皇后都会去跟着凑热闹。
好像几个老人也很稀罕这种东西,不觉得幼稚。
“等天气暖和点,找个时间,让村里其他人也看看。”萧然按下暂停,“兕子,三娘先不看了,出去玩玩。”
“嗯呐嗯呐~”
小公主带着几个小伙伴跑出客厅。
“村里人都看,怕是屋子也容不下这么多人吧!”豫章公主说道。
“去外面也行,等晚上找个宽敞的地方,大家都可以看看...”萧然就当是放露天电影了。
“人多热闹点,热闹点好啊!”李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之前李渊的心态不是这样的,到了栲栳村改变了很多。
主要就是孙思邈的影响,还有栲栳村的氛围。
让李渊快忘记了自己是开国帝王,现在是大唐太上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