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孙思邈分析红薯!(2 / 3)

加入书签

煤炭的方法,大唐的煤矿很多。

给萧然两个没问题,只要其他的掌握在自己手里就行。

“阿难,立刻派人出去,把煤炭的地收回来,这些可都是好东西。”李世民吩咐道。

现在有煤炭的地,都很便宜,哪怕是不在朝廷手里,想买回来很简单。

“是陛下!”

李世民笑起来,思索怎么和萧然交易,体面的拿到处理煤炭的办法。

不能以势压人,李世民觉得萧然的价值远不止这些。

关系不能恶化了。

最起码得让萧然满意,才有后续的合作。

一次又一次的惊喜,李世民很满意。

之前给萧然的财物不少,只是和这些煤炭的利润比起来,真不算什么。

......

第二天,李丽质带着几个公主继续来刮柿霜。

特地去厨房看了一下煤炭。

不是不相信萧然和豫章公主,就是单纯的想看看效果。

厨房的灶台烟囱连接的是炕,这样冬天不冷。

守着灶台也不觉得有什么气味。

李丽质也确定了一下,没有这个灶台,在火盆里面也是一样的。

萧然还特地说了一下黏土的作用和好处。

“真了不起!”

“运气好而已!”萧然还给烤了几个红薯,煤炭烤的和木炭的不太一样。

看到红薯,最高兴的是三个小丫头。

就喜欢这个甜甜糯糯的东西。

孙思邈吃到红薯也是一脸诧异,“这是何物?”

“老先生,这是红薯,其他人都没有只有小郎君才有。”豫章公主笑着说道。

“红薯!”孙思邈细细品尝,这种新物品,得记录一下才行。

第一次吃到,觉得很甜很好吃。

“老爷子,你觉得如何?”萧然想知道孙思邈会说什么。

这可是药王啊!

孙思邈轻轻咬了一口,再次品尝起来,“味甘而润,入口无丝毫燥性,显是性平之物。”

先从性味入手,这是中医辨物的根基。

“甘味入脾,脾主运化,像这般软糯易化的,最是养脾胃。寻常百姓家,多有脾胃虚弱、食少便溏的,若能常食这个,怕是比吃些补药还稳妥。”

这一手震惊萧然李丽质几人。

虽然不太懂,但是觉得很厉害。

李丽质豫章公主张锦禾几人都看向萧然,以为萧然知道。

其实萧然是真不知道这些。

孙思邈应该不是胡说,这才是神人!

“我不懂这些。”萧然说实话。

孙思邈在案桌前坐下,拿起毛笔写下,‘红薯甘平归脾,补虚损,健脾胃,可作食疗之要...’

萧然也看了孙思邈的记录,还对红薯外形这些简单描述了一下。

孙思邈的贡献,应该是超过很多帝王的!

帝王的功绩多在疆域、制度、钱粮——或开疆拓土,或整顿吏治,或富国强兵,这些固然重要,却常伴随征伐、徭役,惠及的是“王朝”的稳固。

可孙思邈不同,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让人活得更久、更少痛苦。

他留下的《千金要方》,开篇便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把每个普通人的生命都看得比黄金重。

里头记的不仅是药方,还有产妇如何接生、小儿如何喂养、瘟疫如何预防,甚至连“不要随地吐痰”“饭前要洗手”这些最朴素的卫生习惯都写进去。

这些东西,对帝王来说或许是“细枝末节”,可对寻常百姓,却是能救命的根本。

多少帝王的功业,随着王朝覆灭便成了史书上的铅字,可孙思邈的方子,却能穿越千年,直到今天还在护佑人。

“老爷子,真厉害!”萧然由衷说道。

孙思邈拿起红薯又吃了一口,“得感谢小郎君,要不然不知道还有此物,小郎君可知这个如何种植?”

“知道一些的!”

萧然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孙思邈。

“这种种植方式倒是特别。”孙思邈一边说,一边奋笔疾书。

李丽质豫章公主几人也听到了,现在才明白萧然为什么早早的就种下去。

“小郎君可知亩产如何?”

“老爷子,这个没办法说,应该是比现在的粟米强的,具体怎么样,我也不知道。”确实是不知道,萧然也想留点悬念。

孙思邈点点头。

萧然又补充道:“不能吃太多,容易腹胀!”

孙思邈闻言停下笔,抬眼看向萧然,眼中非但没有丝毫诧异,反倒添了几分赞许:“小郎君这话倒是提醒了老头子。”

他捻着胡须沉吟片刻,指尖在刚写就的“健脾胃”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