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杨少天发难(1 / 2)
杨建文笑了笑道:“好了,我也是读书人出身,客套话就不说了,我们开始探讨天下之道吧!”
“愿闻县令大人赐教!”王显说道。
杨建文便开始讲述自己的道:“天下者,天与地也,在人而言,则为人皇与万民......”
在他眼里的天地,仍然是类似封建社会的思想,君就是君,臣就是臣,贵族就是贵族,平民就是平民。
人皇统治天下,百官替人皇分担政务,平民参与劳作,天下井然有序,自然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杨建文这次召集众人前来,一是为了趁机与南泽县的豪族乡绅搞好关系,以便以后政令行通。
二是真心为了传播自己的“道”,读书人的最高目的,就是修身治国平天下。
杨建文也不例外,他希望培养更多的同道中人,尤其是在世家门阀之中。
曹云静静的听着,也不发表意见。
杨建文的很多想法,虽然和曹云穿越前世界的观念,差别很大,但却十分符合当前这世界的现状。
“杨建文果然有水平,怪不得能获得殿试第三名!”杨建文的理论,曹云觉得自己是挑不出毛病的。
大约半个时辰后,杨建文终于讲完了,在众人一阵鼓掌声中,他继续说道:“各位若是通过本次的同生考试,以后还会参加更高层次的科举考试,一定要坚守自己心中的正道,否则很容易迷失自己。”
“多谢县令大人教诲,我们一定铭记于心!”王显再次带头拍马屁。
杨建文微微点头:“现在时间还早,你们大家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王显想了想道:“县令大人,不如我们吟诗作对可好?”
杨建文道:“当然可以,你们谁先开头?”
王显早有准备,走出座位道:“县令大人,我先来吧!”
接着他开始吟诗.
“冬来寒气凝,
雪落满山青。
枯树银装裹,
寒风刺骨清。“
杨建文听了微微点头:“王贤侄,你这首五言诗倒是不错,句句工整,环境刻画也很生动,很不错!”
王显大喜:“多谢谢县令大人的夸赞!”
这首诗他已经准备了很久,让族中的秀才反复修改过好几次,才有今天的这首诗。
李家的李同,周家的周一山,都有所准备,各自吟出一首品质不错的诗,得到杨建文的表扬。
其他的参考考生,几乎都没有提前准备,只能硬着头皮瞎写一首。
还有一些则根本就没有开口,因为要临场做诗是很难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像曹植那样的变态。
坐在杨建文身侧的杨少天,早就看到了曹云,心里一直琢磨着怎么报复。
此时他觉得来了机会,便指着曹云说道:“这位兄台,我看你一直气定神闲,镇定自若,一言不发,想必心里已经有了绝妙的好诗了吧!”
杨少天这么一开口,让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通通移向了曹云。
杨建文也将目光移向了曹云。
曹云目光微动,立马识破了杨少天的计谋,心道:“我还以为这胖子放下仇恨了,没想到居然在这里等着我!”
曹云从座中站起来,对杨建文拱手道:“县令大人,学生才疏学浅,对作诗并不精通,只是对对子还算有些心得,不过今日大家讨论的是做诗,我就免了吧!”
曹云并不想在这里出风头,这样对他没有任何意义,但是他也不能说自己什么都不会,这样会显得他太过无能。
虽然他并没有攀附杨建文的打算,但若是在他面前留下坏印象,倒不是一件好事。
杨建文微微点头道:“做诗确实是难事,需要深厚的积累才行。”
但杨少天哪肯放过这个机会,紧跟着说道:“常言道,吟诗作对,吟诗和对对子,通常都是放在一起的,要不我出几个对子给你对对?”
杨建文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早就是老人精了,立马发现杨少天在故意针对曹云,于是道:“少天,今日只交流诗词,不交流对子,你不用再多言了。”
可这时,急于表现的王显,再次主动站出来说道:“县令大人,我觉得杨少爷说很对,刚才我们已经作诗,现在就改对对子吧!”
王家也只给他准备了一首诗,若要继续吟诗的话,他已经没有好诗拿出手了。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与作诗相比,对对子倒显得简单多了。
众人都想对对子,杨建文便不再阻挠。
王显等人便开始作对子,他们的阅历很浅,词句积累也不深,做出的对子大多十分浅白。
杨建文作为曾经的探花,几乎几秒就能对出来。
杨少天见王显等人各自发挥,却没有把曹云拉下水,总算憋不住了,于是他再次站出来,对着曹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