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三房的背叛(1 / 2)
苏锦锦又种了两亩番茄后,头脑也逐渐清晰了起来,如果真的要回杨家村的话,那就一并回去,然后和离后她再离开。
反正她有空间在,到时候找个山头隐居也是没有问题的。
心情平复后,她又闪身出了空间,杨老婆子和杨景安似乎已经谈完了,杨里正那边也停止了争论。
苏锦锦走到驴车旁,小声问:“那边可是有结果了?”
杨景安点点头:“杨里正让大家考虑一夜,明日再举手投决。”
苏锦锦听到这话神色一暗,方才村民们争论的时候,她也是有在旁边听的,还是有不少人想要往回走。
毕竟谁都不知道继续走下去会是个什么样子,而回去,至少还有杨家村在。
她顿了顿,才又开口:“先前我问你的问题,你还没有回答。”
杨景安不答反问:“你又是如何想的?”
苏锦锦抿了抿唇,有些犹豫,不知道该不该将心里的想法说出来。
杨景安干脆直接问:“你是不是想继续往东走?”
苏锦锦对上他平静的眼神,终是点了点头:“你是读书人,京城肯定更适合你。
而且杨家村如今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回去也不一定会变好,现在都已经走到这了,已经花费了这么久的时间,没必要浪费。”
杨景安只平静地看着她,没有说话,像是在思考她说的是否有理。
苏锦锦连忙又继续说:“如今已是越来越冷了,哪怕回杨家村,也不知道鞑子打到那里没有,说不定一切都要重建,与其如此,还不如到新的地方重新开始。”
杨景安看她语气如此着急,终于忍不住开口:“你不必如此担心,我们虽是夫妻,但我也不是一言堂,什么事我们都可以商量着来。”
苏锦锦垂下眼,小声道:“我方才听到你和奶奶的谈话了,我知道奶奶是想回去的,若是我们继续往东走的话,我和你一样,都不放心奶奶继续跟着娘亲回去。”
杨景安难得看她如此低眉顺目的模样,他手指微动,便想牵过她的手握着,然而终究还是忍住了,只低声说:“放心,此事我来想办法。”
他的声音沉稳却又有力,苏锦锦听在心里,只觉得莫名安心,她抬起头勾了勾唇,她相信他既然说了,就肯定有办法。
这一夜没有几个人睡了好觉,第二日苏锦锦再醒来时,发现有些原本围在城门外的人,已经开始收拾东西往回走。
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昨日杨家村和吴家村的进城后,将胜仗的消息给传了出来,这一传十十传百,好些人便都决定回去,毕竟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哪里都不如熟悉的地界儿好。
苏锦锦看到那么多人都选择往回走,心中更觉得杨家村肯定也会有很多人选择回去。
杨景安自然也想到了这层,他趁着投决前,便和杨老婆子说了他想继续往东走的想法。
杨老婆子有些意外:“四娃,你的意思是,继续往京城走?”
杨景安点了点头:“奶奶,京城毕竟是士人相聚之地,我身为读书人,去京城自然是更好的。
孙儿早便听闻京城名师大儒数不胜数,先时杨家村离京城远,孙儿自知够不上,如今既然都走到了这里,孙儿自然想去瞻仰一下大儒之姿。”
杨老婆子当然知道这点,以前杨老爷子也是时不时就说起京城的一些书院,话里话外都是感慨自己生不逢地,一辈子只能待在边陲小地。
杨景安又进一步说:“况且我这腿,若是回杨家村,恐怕就无望了,也只有继续往东走,才能看看有没有那机遇,能碰着更好的大夫。”
苏锦锦一直默默听着,倒是没想到杨景安会将治腿的事也说出来。
她知道杨景安这腿,都快成为杨老婆子的心病了,杨景安此时提出来,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
果然,杨老婆子沉思会儿便说:“让我老婆子想一想,再想想。”
大家都吃完早饭后,杨里正便敲响了锣:“大家伙儿想了一夜应当也都想清楚了,便自行投决吧。”
村民们面面相觑,谁都不想做那第一个选的人,一时间,竟陷入一种诡异的沉默中。
有人直接问道:“里正,您是怎么想的?”
杨里正倒是早就有了主意:“我是打算继续往东走的,左右如今回去也不知道会怎么样,既然都走到这了,不如往京城拼一拼!”
有人附和点头,也有人面带担忧:“若是下一个府城还是不让进,那可怎么办?”
立马有人拍了拍腰间:“如今我们可有银子了!哪怕那边也要银子才能进,那我们也不怕啊!”
有人又嘟囔:“就算有银子也不是这么花的啊,回头重新安定,还有的是要使银子的地儿呢!”
杨里正知道这样辩下去总是没个结果,干脆又敲了下锣:“好了,别再争论了,直接投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