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笔杆为剑,物议为兵(1 / 5)

加入书签

    乾清宫中。

    殿内燃着的檀香,青烟袅袅,一片静谧。

    朱由检坐在御案后,手中拿着一叠稿纸,眉头却越皱越紧。

    御案前,高时明垂手侍立。

    大殿中央,则站着几个衣着各异的文人,一个个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喘。

    他们便是朱由检让王体乾从京城各个角落里“请”来的小报主笔。

    这些人,年长的已经须发花白,一脸风霜;中年的则显得有些落魄,洗得发白的儒衫上还打着补丁;最年轻的那个,看着也有三十好几。

    他们的共同点,便是都止步于秀才,终其一生也未能再进一步,只能靠着在市井之间编些神鬼故事、风月传闻来糊口。

    终于,朱由检还是忍不住摇了摇头,将手中的稿纸往御案上一扔。

    声音不大,却让那几个文人齐齐一颤。

    “......

    一声长长的叹息,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小说,不是你们这般写的啊。”

    话音刚落,那几个文人像是听到了惊雷,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不住地磕头。

    “陛下恕罪!陛下恕罪!草民无能,草民该死!”

    看着他们抖如筛糠的模样,朱由检只觉得一阵头疼。

    他揉了揉眉心,有些无奈地挥了挥手。

    “都起来吧,朕没说要治你们的罪。”

    几人战战兢兢地站起身,低着头,连看一眼龙椅的勇气都没有。

    朱由检看着这几个大明帝京小说届的“扛把子”,心中有无数的槽要吐,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吐起。

    他交给这些人的,是一个命题作文。

    故事的核心很简单:一个辽东军户出身的少年,在辽沈之战中家破人亡,与亲人一同被后金掠为奴隶。

    在经历了非人的折磨和压迫后,少年于绝望中奋起反抗,最终在后金腹地联络义士,手刃仇人,逃回大明。

    他要的是一个充满血与泪的复仇故事,一个能激起读者同仇敌忾情绪的英雄史诗。

    可这群人给他交上来的,都是些什么四不像的玩意儿?

    一本是主角在危急关头召唤出一条黑龙,习得三十六般变化,大杀四方......这分明是把《西游记》里的猴子换了身皮。

    另一本则说主角身高一丈,腰围也是一丈,整一个四方形大肌霸,动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还能在胳膊上跑马......这是从《水浒传》里哪个山头跑出来的莽汉?

    最离谱的是第三本,主角倒是正常了,可作者却花了大量的笔墨去描写主角隔壁那个同样被掳掠来的寡妇,写得那叫一个活色生香,硬控了他十分钟,也不知道是借鉴了哪本市井奇书。

    这些都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大的问题是??不好看!

    当然,不好看的大部分原因可能还是这个故事主题的问题。

    但他现在,要的恰恰就是能把这种不好看的命题,写得跌宕起伏的写手。

    可偏偏眼下,他手头能用的,也就这几个歪瓜裂枣了。

    大明文风南盛北衰,他总不能去找翰林院那帮状元、榜眼们来帮自己写小说吧?

    以这个时代的观念来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