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下基层锻炼(2 / 2)
。就穿着家居的常服匆匆跑了过來。
刘欣不由笑道:“元皓。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用着急。來。先坐下喝口茶。”
田丰这才发现自己的异样。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在刘欣对面坐了下來。喝了两口茶。定了定心神。这才问道:“不知主公召属下前來。有何事吩咐。”
刘欣颔首道:“襄阳书院创办已有十年。第一届五十名学生今年便将毕业。不知道对他们的安排。你可有打算。”
襄阳书院创办的初衷。就是为了替大汉培养人才。书院的学生除非自己不愿意。否则毕业以后都是要入朝为官的。田丰是吏部尚书。掌管着天下官员的任免。自然早有准备。
听到刘欣问起这件事。田丰想了想。拱手说道:“学生们在书院虽然小有所成。但实践不足。属下以为。当令他们先由小事做起。可将他们分往中县。担任县丞或者缉捕使臣。待一年以后进行考评。方可委以重任。”
刘欣点了点头。说道:“此法虽然稳妥。但是你想过沒有。长安城马上就要修建完成了。到时候六部都将迁往长安。六部的机构也将充实完善。需要大量的人手。放着这些书院的学生不用。难道还要去其他地方招揽人才不成。”
大汉过去选拔人才。采用的是乡里举荐制度。而且能够获得举荐的大都是士族子弟。刘欣设立书院之初。就采取了士族学生和寒门学生各一半的政策。目的就是为了在朝廷官员当中注入新鲜血液。避免士族一家独大的局面。
为了防止引起天下士族世家的反弹。这些打算现在还是高度机密。不过。这些机密倒是不需要瞒着沮授、田丰二人的。因此。听了刘欣的话。田丰已经大体明白了刘欣的意思。不由欠身说道:“若是如此。属下以为。可以将这些学生安排进六部各司衙门。”
未來的大汉朝堂。将再也沒有三公九卿的位置。当然了。像杨彪、黄琬这些选择坚定地投靠刘欣的前朝旧臣。他们的官位还是得以保留的。只是沒有实权罢了。换言之。从今往后。三公九卿只剩下议政的资格。沒有执政的权力了。代之而起的朝廷中枢。将是刘欣在襄阳重新设立的内阁和六部。因此。田丰才会对进入六部的人选慎之又慎。六部中的这些官员就相当于过去的三公九卿。让刚刚走出书院的学生担些要职。如果不是刘欣特意点明。田丰还真的不敢拿这个主意。
谁知。刘欣却摆了摆手。说道:“这倒不必。只是正当用人之际。如果让这些学生从县里做起。起点未免太低。要想担负重任。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刘某的意思。可以将他们分配到条件比较好的郡府。担任郡丞或者长史。若是通晓武艺兵法的。也可以去地方军中担任一名校尉。等半年以后。如果可堪大用。就调入六部任职吧。”
刘欣这样安排也是无奈之举。无论内阁还是六部。现在还只是个空架子。内阁的几位大学士和六部尚书们。现在都只是履行了一个谋士的职责。但是等到迁都长安以后。一切都应当走向正规。六部机构也必须尽快充实起來。
现在。长安城里的六部衙门都已经建好了。需要补充的无非是里面的人员。书吏、杂役多的是。最缺的反而是六部的侍郎以及下属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员。如果在太平时节。这些人完全可以从各郡县抽调。但是天下尚未平定。郡县作为大汉王朝的根基。保持相对稳定是十分必须的。那里的官吏刘欣是不会轻易调动的。至少暂时还不能调动他们。所以。这批襄阳书院的学生就成了最佳人选。
其实。刘欣的安排与田丰并不矛盾。都是让这批学生先下基层锻炼一段时间。然后再委以重任。但是刘欣安排的起点更高一些。锻炼的周期也更短一些。
田丰微一愣神。很快便明白了刘欣的意思。赶紧拱了拱手。说道:“属下这就去安排。”
刘欣点了点头。忽然又问道:“元皓。蔡和你打算如何安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