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刻意(1 / 2)
孙青芳神色微凝,明白后款慰道:“如今的情状,你心里有顾虑是应该的,左右父皇说得对,你自己的婚事,你高兴最要紧。”
萧絮莞尔:“大嫂嫂这么说,我也能放心些,我和大哥哥吵架归吵架,可天下哪有长兄不教训小妹的,我虽嘴上从没说过,其实心里明白,你们都是为了我好。”
孙青芳闻言,脸上立刻泛起微笑:“其实太子殿下也是,你莫看他面上苦大仇深的,实则心里也极疼你这个妹妹的。”
天气实在太热,萧絮与大嫂并行了几步,绕过大理石台前的宫门,便行礼告别,叫她莫再送了。
午后光阳毒辣,刺得人睁不开眼,当初在燕春楼,萧絮附在萧济耳边说的是:想不留痕迹地杀掉一个人困难,但不留痕迹弄残一个人,很简单。
萧诚此生戎马,在战火中挥斥方遒凤凰涅槃,如何能容忍自己的继承人,是个走路都困难的瘸子呢?
她玩味般地勾起唇。
永安殿气氛肃穆,萧诚伏案批折,时光荏苒而过,眼睁睁地看着岁月纹路攀上手背,陈年积伤日夜折磨,如今太子骤然出事,皇帝一夜白头。
龙涎香深浓得呛人,萧诚的手抖动激烈,实在写不下去,猛地丢开墨笔,埋头猛啜一口参汤,靠在椅背上喘息换气,努力平稳气息。
赵德全跨槛进来,恭身行礼道:“陛下,江陵王来了。”
话音未落,萧济穿件家常的湖蓝色对襟袍,低眉顺眼地迈步入内,稽首行大拜:“儿臣参见父皇,惟祈吾皇圣安康泰,万福无疆。”
萧诚两鬓斑白,望着儿子的身形语气淡冷:“不是初一也不是十五的,你过来请安做什么?”
萧济以头点地,恭谨说:“父皇,儿臣等到徐冠朝上门,才晓得大哥哥腿伤了,儿臣是个闲人,在家中惴惴难安,想着父皇定比儿臣忧虑百倍,实在放心不下,便想进宫来看看您。”
萧诚没叫他起来,翻开面前的奏表漫不经心地问:“凤藻殿你母后那,你去过没有?”
“去过了,桂嬷嬷说母后在东宫照看大哥,儿臣便来永安殿了。”萧济重重地叩头,痛彻心扉,“不瞒父皇,儿臣本想先去东宫探望大哥,可走到半路,竟觉心中怯怯,就转去了千秋殿,与七妹妹说了两句,冷汗沾湿衣裳都浑不觉,想着一定要来拜见父皇。”
萧诚哼笑:“絮娘到底说什么了,能让你这么想朕?”
萧济摇摇头,恳切道:“父皇,絮娘即将成婚,按理该有个兄弟送嫁,且原先七妹最早的那桩婚……就是儿臣送的,大哥哥腿脚不便,那儿臣代送就是,然絮娘见着我便说,她已经找了九弟了。”
萧诚咳嗽了几声,冷笑道:“怎么?就送个妹妹出嫁,你们三兄弟全都计较起来了?”
“父皇,七妹妹嫁得近,说来就是陪她在宫里走段路罢了,我家兄弟多,其实谁送都无妨,儿臣只是难过,连七妹妹都在避讳,生怕行差踏错伤及自身。”萧济郑重地叩首,“儿臣知道如今的情状,怕是每日闭门都摘不掉自己的清白,又晓得大哥腿伤,父皇必然忧心……”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儿臣昨日在府中搜寻药材,还嘱咐了宛归给您炖了乌鸡参汤,可思来想去,又觉这般小女儿情态的事,儿臣再做都只会弄巧成拙,但儿臣又怕……”
“你想为朕分忧,又怕朕疑心你别有所图?”萧诚抬起眼皮,淡冷地问。
“父皇明鉴。”萧济以头点地,恭谨地说,“大哥哥要养腿伤,儿臣上回便听钱太医劝您莫操劳,实在担心得厉害,父皇,儿臣是个庸人,资质才貌平平,比不得大哥的风采,若自己万般工夫下去,能换父皇半分安宁,儿臣……儿臣便觉够了。”
他跪姿端正,与父亲说话许久,竟没有抬过一次头,永远恭谨地低垂,额头触地时声音闷重,字字恳切入骨。
萧诚的声音苍混沙哑,叹口气问:“你在翰林院赋闲多久了?”
他立即回复:“禀父皇,一年多了。”
“考功司近日已在着手秋晌考评,吏部尚书程长茂是太子荐的人,朕也没时机好好考教,你既然闲着,就把御史台王以道那两大摞的奏参拿来,替朕去看看。”萧诚艰难地揉眉心,“户部仓部司的出纳也要预备起来了,你跟着学学,不懂的多问问那些大人。”
萧济仰起头,欣喜地道:“是,儿臣多谢父皇!”
“你先别急着走,过来。”萧诚示意他去看龙案上已经批完的折子,“朕乏得很,懒得等书史令了,你替朕把这些拿到舍人院去。”
萧济连忙应是,他在地上跪得太久,起身后有些腿麻,尽量快速地走到龙案前,垂眸整理奏折。
边整边在心中叹幸好把七妹笼络了来,若自己不抢先出手,萧絮性子求稳,定会偏向长兄继位,她四两拨千斤,到时自己就完了。
方才萧济伏跪在地,对着坐上老迈的皇帝说得真挚恳切,孝心宛若肺腑而出,其实说的每个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