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种菜(1 / 2)
接连跑了三四天,冯莺总算是把该走访的人家都走访完了。只是还不等她休息两日,房嬷嬷便提醒她该给邻居们下个帖子,请她们来家里做个客,也是认识一下的意思。
这里的民风倒是比冯莺预想的还要开放,原本她以为自己一个和离之人,在许多人眼里跟“寡妇”无异,怕是不会有多少人愿意和自己结交,没想到最后相邻的几家女眷都回了话说到时候一定过来。
冯莺感慨之余,赶紧做准备。听说家里要待客,这菜式方面可把厨娘给愁坏了,她做家常菜可以,这宴席的菜可没做过啊。冯莺倒是会做菜,可是原主不会啊,再说她也不好亲自下厨,后来还是在房山的提醒下去附近酒楼定了一桌上等的席面。
定下酒席,新的问题又来了,家里没那么多的茶杯碗筷啊。还有那天来的客人多的话,花厅那里的布置也显得稍微素淡了。
一听这话,冯莺当即大手一挥:“走,咱们出去逛街买东西去。”
第一站先去瓷器铺子定下了餐具,包括杯碟碗筷、茶杯、痰盂等,青花祥云纹和粉彩虫草纹的各一套。她又顺带挑了一些花瓶器皿之类的。
然后又去成衣铺子给下人们一人买了身新衣,主要是现做着实有些来不及了。至于她自己,原主成亲时陪送了好多新衣服都没穿呢,她离开京城的时候挑了几件好的带着了,眼下穿正好。
这两样搞定,饭菜又不用自家做,冯莺心里便觉得踏实了许多,终于有心情真正的逛起街来。凡是看到喜欢的小玩意儿就买几样,看到一家纸墨铺子还进去买了不少的文房四宝。原主应该是个“才女”级别的,没出嫁之前似乎颇喜欢练字画画。这些东西原主也有,冯莺带了满满一藤箱呢,但是她觉得那些都太高级了自己不舍得用,因此预备买点一般的回去也学学琴棋书画什么的。
有了笔墨纸砚,冯莺又想家里好像没有一张正儿八经的书桌啊,因此去了一家木器行,挑了一张红酸枝的大书案,又顺带买了几样小巧家具。
而后她又逛了几家杂货铺子买了些日常用具,眼瞧着丫鬟手里和身后跟着的两个小厮手里都已经满满当当了,而且似乎已经有路人开始侧目,冯莺不想引人注意,便打道回府。
到家后,她把那张红酸枝书案放在暖阁的博古架前头,把买来的文房四宝摆上,又从箱子里找出那天的白玉香炉和几样小巧摆件摆在博古架上,最后把买来的一些书累累的排在书架上。打眼一瞧,总算有那么几分书香气了。
至于外间的堂屋,冯莺并没有整理的富丽堂皇,只是添了几盆绿色盆景。如果不是因为这里如今已经大冷,冯莺指定会在前头的花厅里待客的。她总觉得这里是自己比较隐私的地方,不愿让外人驻足。
现下旁人家都是在正房待客,她也不好标新立异的把筵席给开到厢房去,那样就真是给自己拉仇恨了,还是入乡随俗比较稳妥。
到了宴请那日,除了几家邻居,冯莺还请了周太太和关氏。周太太一大早就带了好些下人过来帮衬,这些人都是过来帮着收拾过屋子的,做起事来比冯家的下人还要熟稔。关氏自己没来,倒是她的两个儿媳妇都来了。
其实冯家周围的一干女眷对于这个和离独居的邻居也是有着诸多好奇的。经历过信息时代的冯莺,深知人言可畏,因此刚搬来不久,就示意房嬷嬷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善良有礼却被恶婆家骗婚又因迫害不幸小产的无辜形象,和离实在是无奈之举,总之是站在了道德的最高点。
因此这天冯莺的邻居们早早的就带着贺礼上门来了,待瞧见冯莺长相出众气质优雅,举手投足间落落大方,说话又和气有趣,心里都齐了结交之心。回去后也不免在背地里嘀咕:不知道这冯娘子之前的相公是何等的没有眼色,有这样的媳妇儿还做那样的缺德事儿……
总的来说,冯家的邻居们许是因为都是“有身份”的人,头一回见面觉得印象都还不错,一顿筵席下来也算是宾主尽欢吧。
忙活完了这顿宴席,冯莺第二天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没有婆母管束的日子真的是太舒服了!想起昨日在席面上,有人委婉的问起过自己的婚事,冯莺撇嘴,如今的日子多逍遥自在,才不要给自己找不自在呢。
只是当她吃了饭算了这阵子的支出后,冯莺顿时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怎么不知不觉间,一千两银子就那么花完了呢……
虽然只是她私房的几十分之一,但是冯莺还是觉得十分心疼,顿时决定今年过年不打新首饰也不做新衣裳了,要省着一点过。
结果这话没几天就被她自己给打脸了,一场秋雨过后,原本还算暖和的天气一下子变的寒风凛冽。当得知邻居们都开始烧炕了之后,冯莺大手一挥:“咱家也烧。”于是,又一百多两碳钱没了。她捏着家里的账册欲哭无泪,就说吧,买个小院子就好了,这么大的宅子哪样不得花钱?
另外,天一冷,冯莺发现自己竟然到了没有衣服穿的地步。她带来的那些衣服不是穿着太冷就是穿着太厚,毕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