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谋取收购猫眼(2 / 4)
意让我给你带个好。“
王昊笑了笑,这当然是客套话。
喇培康作为中影的董事长,地位比钟毅高得多,能让钟毅出面,已经给足了他面子。
“替我谢谢喇董。“
他说道,“下次有机会,我请他喝茶。“
钟毅满意地点点头,话锋一转:“王导,以后灵犀和中影的合作项目,在排片、宣发这些资源上,灵犀可以拥有最高优先级。“
“哦?“
王昊挑眉,故作惊讶,“什么时候都最高?“
钟毅这才意识到话说得太满,沉吟片刻补充道:“当然,抛开那些政策性的任务片,纯商业合作的话,灵犀肯定是第一位的。“
“那我就放心了。“
王昊端起酒杯,和他碰了一下,“有钟叔这句话,我以后可就大胆干了。“
钟毅笑着喝酒,心里却暗暗感慨。
短短一年多时间,王昊已经从那个需要中影扶持的新锐导演,变成了连中影都要依仗的动画巨头。
年轻人的进步速度实在是太快,以前他还能叫小王,但如今却是绝对不行了。
如今是他钟毅才是有求于人的一方。
酒过三巡,气氛渐渐热络起来。
何怀瑾一直没怎么说话,只是安静地喝酒听着,偶尔插一两句话调节气氛。
“王导,你这次找我,应该不只是为了喝酒吧?“
钟毅放下筷子,擦了擦嘴,“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只要中影能办到的,绝不推辞。“
王昊语气认真开口:“我希望中影能帮个忙,以后灵犀的电影下映后,票房分账的回款周期,能不能压缩到一个月内?“
钟毅刚喝进嘴里的酒差点喷出来,他瞪大眼睛看着王昊:“一个月?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按照行业惯例,票房分账的回款周期至少是三个月,有时候甚至能拖到半年。
这不是中影故意拖欠,而是因为涉及院线、发行方、投资方等多个环节,光是对账就要花不少时间。
“我知道很难。“
王昊语气平静,“但我需要现金流。“
钟毅皱起眉头,疑惑地看着他:“灵犀现在的现金流应该很充足啊,《大圣归来》的收益,你们账上至少有20亿吧?“
“钱有别的用处。“
王昊看向何怀瑾,“这也是我今天请何行长来的原因。“
何怀瑾放下酒杯,身体微微前倾:“昊总有什么计划,尽管说。灵犀是我们行最重要的客户,只要在规则范围内,我一定尽力帮忙。“
灵犀娱乐这两年给燕京银行中关村分行带来了不少业务。
电影票房托管账户、灵犀员工的工资卡、海外版权收入的结汇......光是这些业务产生的手续费和存款利息,就足够让何怀瑾在总行面前挺直腰板。
王昊深吸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我打算收购猫眼电影。“
包厢里瞬间安静下来。
何怀瑾明显愣了一下,他虽然知道猫眼电影是做在线票务的,但具体情况并不了解。他下意识地拿出手机,开始搜索相关信息。
钟毅却没有惊讶,作为影视圈的老人,他太清楚猫眼的分量了。
这家由美团孵化的票务平台,如今占据着国内电影票务市场龙头老大的位置,估值超过80亿软妹币,掌握着排片、预售、影评等关键环节,影响力巨大。
“灵犀决定做独立发行了?“
钟毅的语气带着一丝复杂。
有了灵犀的内容制作能力,再加上猫眼的发行渠道,王昊如果还能掌控一条原先,那么灵犀就能打通电影行业的全产业链,从此再也不需要看任何人的眼色。
这是如今的中影,万达等行业巨头都没有做到的。
王昊没有否认:“我只是想让好电影有更多机会被看到。“
他顿了顿,补充道,“钟叔应该比我更清楚,有多少好电影因为发行方不给力,连排片都拿不到。“
“我只是不想灵犀成为下一个。”
王昊靠着双赢战略,确实拉拢了盟友,但盟友也不一定完全可靠。如果有更大的利益,他们肯定反水。
华夏人的危机感贯穿他的思想,主打一个,别人有永远不如自己有。
钟毅沉默了。
他确实见过不少这样的例子,小成本佳作因为没钱做宣发,上映三天就被下架;某些大烂片靠着发行方的关系,却能霸占黄金场次。
甚至中影就是先行者,比如当年大诗人的《无极》,中影不仅控制排片,还控制影评媒体。
也就是现在互联网崛起,消息渠道多不胜数,他们压不住了。
“中影这边,我会尽力说服喇董支持你。“
钟毅最终做出决定,“但我不能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