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无声处听惊雷(2 / 3)
方。”
白麟言简意赅道:“也该查。”
“怎么查。”
“太子说丹阳郡民怨四起,既然关乎民生,那本相派几名户部官员去暗中查访,赵锐之事,既然报的是司抚衙门,自然由章华令孟喜主办。”
对于这个决断,群臣一头雾水,户部是白麟的人,孟喜是太子的人。用自己人查自己人,能查出什么?
赫连汐立即想出言反对,却看见赫连铮却对她微微摇头,示意她不要多说。
这个看似对自己有利的局面,太子赫连觞脸色却更加难看,“既然此事由章华令主办,若是查明属实,自然会给朝野一个交代。希望丹阳郡之事,丞相也能秉公处理。”
白麟平静回答,“这是自然。”
楚国大朝,终于在掀起一阵大浪后在看似平静中落下帷幕,只是有心人都知道底下的暗潮仍在汹涌咆哮。
大朝之后,百官散去。
在一处无旁人的地方,赫连汐私下追上白麟,直接道:“你欠我一个解释。”
白麟轻轻拱手,对于这位楚国三公主很是恭敬,“汐公主,你如今算是戴罪之身,这桩案子不要多问,请不要插手,静观其变便是。”
赫连汐对白麟没什么好感,皱眉道:“我不管这案子,你还真以为太子会大公无私,为楚国除害。”
白麟知道赫连汐的厌恶何来,也不在意,耐心解释道:“这桩案子让太子查,查不出结果反而更好,你插手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赫连汐闻言,眉间一冷,握住刀柄,“什么意思。”
丞相白麟轻轻抬头,望着白茫雪景,道:“汐公主,你应该明白太子的为人,为了大局,有些牺牲在所难免。”
“但不能丢了公理良知。”赫连汐仿佛猜到他想做什么,低声怒道。
白麟默然不言,青史长卷,为何最后胜利的总是正义?不过是胜利者书写了正义罢了。要想改变国家,总是离不开流血,什么都不愿意牺牲的人,到最后什么都留不住。
赫连汐松开刀柄,愤然转身离去,没有和白麟说那名女子的遭遇是多么悲苦,赵锐行径多么不堪。
因为她知道,他们不会在意这些。
道不同,不相为谋。朝野上下,无一人与她同道。
“大姐看上你,真是瞎了眼。”
风中传来她最后冰冷的声音,白麟只是苦笑。读圣贤书,谁不愿意当圣人,被人敬仰爱戴。只是他要的是一位仁心至善的王,所以必须要有人为他以阴暗的权谋手段,扫清障碍,就算因此后世被人唾弃又如何。
千古骂名换一世明君。
足矣……
另一边,寒风之中,孟喜小心翼翼跟在赫连觞身后,对于这个比他小了好几辈的年轻人面前,大气不敢出。
在冷风中许久,太子才开口道:“为什么不提前上报此事。”
孟喜身体微颤,不知是心惧,还是因为冷风,道:“属下以为此等小事,不用麻烦……”
他话还没说完,赫连觞已经夹杂着怒火,不耐打断,“废物。”
孟喜有怒,不敢言,只是低着头。
作为曾经的得意门生,太子赫连觞自然知晓白麟的算计,赵锐是他的人,孟喜也是他的人。孟喜知情不报,已经给人留下话柄,若是处置不公,白麟一脉更有理由上书将事情闹大。
孟喜若是秉公办理彻查赵锐,那么太子手底下的那些同气连枝的封君一脉自然不肯,也会闹事。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是一个两难无解的局……
大概能明白太子难处的孟喜小心翼翼试探问道:“这些年,封君越发没规矩,是不是该借着这个案子,让他们收敛一二。”
赫连觞迎着冷风平静道:“狡兔未死,何必着急烹走狗。”
不能狠下杀手,孟喜更不想徇私当替罪羊,犯难道:“那这个案子,属下应该怎么审。”
赫连觞只吐出冰冷两字。
“诛心。”
说完,便不在多言,在寒风的吹拂下,缓缓离去。
只留孟喜一人在风中,细细咀嚼着这两字的含义。
楚国朝野因为赵锐之案,蠢蠢欲动时,楚倾的云梦居仍旧一片和谐宁静。
卧室之内,阿瑾将手头的银票细细数了两遍,确定是三千两无误后,才装入一个精致的木盒之内。
作为公主殿下的贴身侍女,阿瑾除了照顾公主殿下之外,还管云梦居的各项开支。楚倾出嫁南楚,除了西凉王给予丰厚嫁妆外,还有一部分的南楚的聘礼,婚约解除后,楚国自然不好意思要回去,都充实了公主殿下的小金库。
她拿起桌上那本详细记录着库房里各项珍宝和银两的小册子,划去三千两,这么大一笔开支,习惯了精打细算的她,心中一阵肉疼。
一旁吃早点的公主殿下看她这
↑返回顶部↑